俄罗斯的软实力与国家复兴(4)

俄罗斯的软实力与国家复兴(4)

二、俄罗斯的软实力资源

(一)文化——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软实力资源

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资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是与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并重的国家实力。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上,名为《俄罗斯之梦》的开幕式吸引了全球目光,让人对丰沛深厚、富饶灿烂的俄罗斯文化充满敬意。在关于国家形象的各种国际排行榜上,俄罗斯最重要的得分项就是包含着文学、绘画、电影、体育、音乐等因素的“文化”指标。以国家品牌指数(The Nation Brands Index)[14]为例,从2008至2010年,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单项得分一直保持着前十名的位次(2008为第7名,2009和2010年均为第9名)。

虽然俄罗斯的文化资源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俄罗斯整体的国家形象却并未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好评。数据显示,在国家品牌排行榜上,俄罗斯在50个国家中的位次一直在第21和第22名之间浮动;在软实力(IFG-Monocle Soft Power Index)和国家声誉(The World""""""""""""""""""""""""""""""""s Most Reputable Countries)排行榜中,俄罗斯更是处于下游水平。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获得的追随和支持远谈不上广泛。例如,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只能同古巴、朝鲜、委内瑞拉等11国反对联合国大会关于“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决议草案,而俄罗斯的对手美国获得的支持则是压倒性的多数。

如此灿烂的俄罗斯文化,为何不能增强国家的吸引力,转化为软实力优势?同样的文化传统,苏联为何能拥有众多追随者,一度引发了“以俄为师”的文化潮流,而俄罗斯在“文化角力”中却屡屡遭受失败?

从软实力的角度来说,受众的兴趣和愉悦虽然是产生吸引力的前提,但不是产生文化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文化不仅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工艺技术,也包括行为模式、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等内容,最核心的内容是观念取向,即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作为核心的文化资源,观念文化比表层的器物文化的影响力更为稳定、持久,能潜移默化地指导和规范受众的行为。正因为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种效力,文化才能成为实施权力的一种手段,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在冷战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我们把冷战界定为思想战,那么这场战争就具有一个庞大的文化武器库”[15]。苏联在这场文化战中,以意识形态为核心,通过各种文化传播方式输出共产主义价值观。“苏联努力将东欧人民对各自国家、宗教及政党的忠诚转化为对共产主义的忠诚,并最终转化为对苏联的忠诚,由此使得这些国家和人民自愿成为其推行政策的工具。”[16]因为共产主义的有效传播和渗透,苏联的软实力一度达到可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水平。

苏联解体后,文化的交锋并未停止,意识形态仍然是政治斗争的重要领域。但俄罗斯已经不具备类似“共产主义”那种有效的思想和理念。作为新俄罗斯意识形态的“主权民主”思想不仅被西方质疑,甚至未能在后苏联空间得到传播。东正教虽然在团结社会、稳定政局、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国际传播中并不能担当文化内核的重任。俄罗斯希望融入欧洲文化大家庭,其国家形象战略对意识形态避而不谈,但仍然无法避免俄欧文化的冲突,以及受到西方的阻碍和排斥。

能够输出本国文化,使其他国家归化、追随,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式,也是一个强国必备的能力。俄罗斯目前的文化传播还处于生成吸引力的表层阶段,不但文化所具有的教育、说服作用未能有效发挥,那种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人随我欲”的软实力更是遥不可及。所以,虽然俄罗斯的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广受赞誉,却不能有效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水平。像俄罗斯前些年利用明星、黑熊等通俗文化符号,在西方媒体上宣传国家形象的行为,只是一种停留在表层影响的文化宣传,在观念文化的传播中功效甚微。俄罗斯的文化软实力,应该不仅仅存在于文艺宣传,还需要通过意识形态因素进行拓展和增强。

(二)俄语能否承担提振俄罗斯软实力之重任?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具有深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语言也是信息传播的基础,在当代国家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软实力工具的作用。借助语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能够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国家的影响力也能增强,因此,一种语言的传播能力,客观上反映着相关国家的软实力水平。

俄语的传播力与苏联的国运有着密切联系。苏联时期,俄语在形成国家精神、促进民族融合、提升国家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俄语不仅是苏联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其作用还发散至中东欧和东亚地区。苏联解体后,俄语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一落千丈,在后苏联空间也失去了当年的垄断地位。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摆脱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对俄罗斯的传统依附关系,“弃用”俄语成为一些国家用来彰显独立精神、追求新的国家定位的重要手段。面对俄语地位的衰落,解体之初的俄罗斯一度有心无力,但随着国力的恢复,出于改善国家形象和加强在独联体地区影响力的战略需要,俄语被俄视为提高软实力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加以重视,成为对外战略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语言即国家形象,俄语是引导俄罗斯文化进入世界的重要途径”[17]。普京指出:“俄语空间几乎包括原苏联的所有国家和东欧的大部分国家。这不是要建立帝国,而是文化传播;不是大炮,不是输出政治制度,而是输出教育和文化。”为此,“俄罗斯政府将利用一切机会、采取一切办法促进俄语在独联体各国的使用和推广。”[18]

尽管俄政府决心坚定,但类似“俄语年”的文化推广项目,以及“俄罗斯世界”、“国际合作署”等外宣机构的工作成效在近期内并不显著,俄语的地位没有显著改善,俄力图在独联体地区重构以俄语为主导的文化信息空间的任务依然艰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第一,涉及语言的政策通常不会在短期内立即显示成效,俄罗斯宣传攻势虽猛,但无法立即扭转二十年来俄语地位持续下降的趋势。软实力来自对资源的运用效果的长期积累,需要通过大量的接触、交流和宣传,经历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俄语年”、“俄语世界”和国际合作署的工作效果还需要较长时间来深化和巩固。第二,俄语地位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传播,而是政治角力。各国对待俄语的态度,反映出其对俄关系的实质。波罗的海国家甚至提出了“语言主权”的问题,把是否保留俄语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认为俄语一旦卷土重来,国家主权就会受到威胁,因此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轻易妥协。第三,俄罗斯今天的实力无法与苏联匹敌。莫斯科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推行俄语,更缺乏经济力量来促进和普及俄语教学。“俄语年”这样的活动只能在首都和个别大城市短暂掀起“俄语热”,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

俄语虽然不可能重回苏联时期的垄断地位,但是,在当前及较长时间内,还没有一种语言能在后苏联空间与俄语势均力敌,它依然是一种普及程度最高的通用语言。历史的痕迹不会在二十年时间就彻底消失,俄语仍然在这一地区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语言是俄罗斯重要的软实力工具,如果使用得当,将在地区一体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正是借着乌克兰欲废除俄语“官方语言”地位的由头,打着“保护俄罗斯族裔正当权利”的旗号进行干涉,不仅合并了克里米亚,还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制造了乱局。俄罗斯打的这张“语言”、“人权”牌,以后是否能成为其实现战略利益的工具,还有待观之。

(三)领袖形象——国家形象的人格化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在叙利亚化武危机、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变局中力挽狂澜,世界发现,必须学会倾听普京所代表的俄罗斯的声音。不管世界赞誉有加还是恶评如潮,普京带领俄罗斯展现出一个正在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的强国的形象。

在当今俄罗斯,普京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核心人物,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起着极为重要的象征作用,是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的代表。作为领袖,普京的政治成就、执政风格、人格力量和精神气质不仅受到俄罗斯民众的拥戴,也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根据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在普京执政期间(包括总理任内)进行的持续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普京的支持率一直在60%以上[19]。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一事更使普京的支持率达到顶峰,一度升至86%[20]。普京的形象在中国也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尤其是他在外交政策和反恐问题上展现出的硬汉形象,得到了中国民众的广泛赞同。不但中国官方媒体上少见对普京的指责和批评,社交媒体也充斥大量赞扬普京的新闻和评论。《腾讯网》“今日话题”栏目在2008-2014所做的针对普京支持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普京的支持率一直处于90%以上的水平[21]。

但是,在西方眼中,普京形象却呈现出二元特征。一方面,普京上台伊始,那个能让小布什“看到了他的灵魂”,积极谋求融入西方文明大家庭的形象,逐渐转变为不受欢迎的“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甚至“暴君”、“秩序挑战者”、“专制统治者”。对于普京在乌克兰危机中态度坚决、手段强悍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做法,一些西方政要公开称他是现代版的希特勒。但是,在丑化普京形象的同时,西方又不得不承认普京在国际事务中巨大的影响力。《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权势人物”榜单中,普京一直名列前茅,2013年和2014年超越奥巴马,位列第一。《福布斯》认为,作为长期维持权力的人物,普京凭借掌握的巨大资源,在统领的人数、发挥影响力的范围以及使用其权势的活跃程度等方面远远超越普通领导人[22]。

强硬的作风和犀利的言辞是普京形象的最大特点。普京独具特色的言论,不仅最大程度地放大了领袖的政治影响力,也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一些语句令人印象深刻,被国际媒体和学界广泛引用,比外交文件更有效地传播了俄罗斯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一言之微,却带来巨大的振动,正如“音叉效应”一般。在最近几次话语权之争中,俄罗斯找准时机与切入点,适时造势和借题发挥,普京领头,政要跟进,意见领袖唱和,公众响应,经由媒体造势,提高了俄罗斯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了俄罗斯的政治传播和影响力。普京是现阶段俄罗斯国

家形象的主要缔造者,也是其体现和代表。作为一位能确保内部稳定,被民众和精英普遍接受,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和大变局中又能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的领袖,普京的形象已成为俄罗斯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反观乌克兰,其之所以陷入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的泥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位有足够威望的领袖和在其领导下的能有效运转的政府。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博弈,是一位杰出领袖与一群政客在智慧、谋略、勇气、毅力等方面的较量。普京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战略判断准确到位,应对措施有理有据,充分展示了掌控大局的能力。普京在关键时刻的意志与抉择,对乌克兰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普京的谋略,俄罗斯在此次危机中失去的不仅仅是乌克兰,还有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大国地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