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传递了啥讯息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传递了啥讯息

核心观点

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就是要有效净化干部队伍,竞争性方式体现干部队伍优胜劣汰。中共中央关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清晰地传递出一个重要讯息,必须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已经讲了好多年,现在终于落地有了明确的规范。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制度化建设的新成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那么,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向社会传递了什么样的讯息呢?

领导干部不再是“铁饭碗”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结构变化中,职业流动频繁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人们的身份、地位由于择业、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而提供了改变的机会。与一般的职业相比,领导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职责的重要性和岗位的受关注决定了干部选拔任用以及管理的特殊要求。然而,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领导干部捧“铁饭碗”的理由都不能成立。

长期以来,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似乎成为不成文的规则。虽然党章中规定干部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但通常情况是一个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除非因疾病的非正常原因或到法定退休年龄退出,或者因触犯党纪国法受处分,一般都终身为官,只有提拔,没有退出。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制度改革上迈出了废除终身制的重要一步,意义十分重大。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体制机制改革受到高度关注,一系列举措和相应规定的陆续出台,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但领导干部退出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能上不能下使领导干部的工作岗位成为改革开放后保留“铁饭碗”的最后一块堡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仍然残存着领导干部终身制的痕迹。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领导干部退出机制被提上议程。一些地方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已经具备条件。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审议通过的若干规定,清晰地传递出领导干部不再是“铁饭碗”的讯息,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能上能下因制度化而成常态

按照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设计的旨意,“能上”是正面的导向,即是说它对领导干部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起激励作用。“能下”只是“能上”的陪衬性措施,是“能上”的反向激励,即是说“下”的干部数量越少,能上能下机制的效能就越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对干部能下问题作出了规范。这一制度化的建设将促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它表明,领导干部一方面具有晋升的空间,另一方面也面临淘汰的可能。能下包括两种境遇,一是降级使用,二是完全退出领导干部岗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