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代意义(2)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代意义(2)

摘要: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了70年,但各国迄今仍未对这场战争达成充分的共识,从而制约了对历史教训的全面总结。面对一些国家内部右翼势力上升可能对世界和平带来的潜在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和平力量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共同维护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与此同时,吸取历史教训,按照互利共赢原则促进各国发展利益的协调,为普遍持久和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战争根源的基本反思

作为一位理想主义者,康德对世界和平的信心源自于对人类理性的乐观。二战结束至今,确实没有再爆发新的世界战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人类社会远未实现理想的和平。这不仅是因为各种形式的局部冲突和战争从未停止,更因为这是一种核均势下的 “恐怖和平”。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卡尔·多伊奇认为,如果人类在明天突然灭亡了,那不会是因为饥饿,也不会是因为瘟疫,而是战争!因为以人类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任何饥荒和瘟疫都不足以毁灭全人类。但以核武器为代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使得现代世界大战一旦爆发,足以毁灭整个人类。在这种情况下,阻止新的世界大战不仅是一种道义责任,更是一种政治必须。

既然和平是一种普遍追求,那战争为什么依然存在?这是人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除了对具体战争的历史性研究外,学术界主要从三个层面探索战争的一般根源:第一个层面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探寻,比如认为国家就是一个人格化的理性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导致相互冲突;第二个层面是从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如各种版本的帝国主义论,将对外扩张视为国内发展或转移国内矛盾的现实选择,由此导致相互之间的战争;第三个层面是从国际力量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认为新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与既有大国之间的霸权之战。

应该说,导致每场战争的具体原因很多。但与传统战争相比,现代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争与领导者个人意识的关联越来越弱,而越来越多地与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关联起来。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常态化,必须通过外化的方式来缓解。而政治意识的普遍觉醒和政治参与面的不断扩大,使得现代国家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责任。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扩张本国经济作为生存之道而又缺乏一个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的时候,战争的爆发就很难避免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许多战争的爆发主要是源自于社会变革严重滞后于技术变革所导致的。在这里,社会变革既包括国内协调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组织制度,更包括国际上协调各国经济政治关系的组织制度。

假如历史可以重来,如何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对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答案。一种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源自于法西斯主义的邪恶本质,而绥靖主义则纵容了他们的野心。它给我们的教训是,维护和平的根本途径就是到世界各地不断寻找新的“邪恶力量”,并从一开始就采取强硬立场,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不是各国采取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引发并加剧30年代大危机,法西斯主义势力很难在国内获得那么大的支持,世界大战或许就可以避免。建立一个稳定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是避免经济危机以及由此而引发社会政治危机的根本途径。这两种观点在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中都可以找到其影子。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重建国际经济秩序,使西方避免了重蹈历史覆辙;而坚持对抗思维的结果是,导致了战后持续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对抗以及各种形式的代理人战争。期间,双方还几次将人类拖入到相互毁灭的边缘,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