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的思考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是教育的国际化。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在这一大趋势中占尽先机,名利双收。我们仅从每年出国留学潮中就可见一斑,现在,中国学生的出国热已经从高等教育领域向基础教育领域蔓延。时不待我,我们的高职教育不能再固守本土化而成为游离于这一浪潮的一叶孤舟,必须迅速参与到国际化进程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高职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化的概念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即一国高职教育面向世界,博采各国高职教育之长,并把本国的教育理念、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融合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功能中的趋势和过程。就本质而言,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职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按市场规则的合理流动,是一种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

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技术、技能教育在全球的推广与流动。目前,这一趋势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过程。本质上是发达国家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在高职教育领域向他国进行的教育服务贸易,同时弘扬本国语言,输出文化和价值观。

二、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为一种爆炸式的增长,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数量上、规模上可与普通高等教育比肩,许多高职院校的体量远超发达国家的同类院校。但这种外延扩张型的跨越式发展,仅仅表现为数量上的取胜,高职教育内部系统性的矛盾则在全国性的评估中暴露无遗,突出表现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不高、师资力量的薄弱与不适、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脱节等深层次的问题,导致所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不仅无法真正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而且离所谓国际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去甚远。从发达国家的教育国际化状况看,教育国际化一直都是美国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美国的34个州制定了关于开展全球教育的相关章程。2004年,欧盟在1987年的伊拉斯谟斯计划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伊拉斯谟斯世界项目计划,旨在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澳大利亚更是设立了国家层面的“澳洲国际教育处”,直接推动国际化战略。

相比较而言,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在理念的完整、普及乃至实际举措方面还处于启蒙、起步阶段。“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必须注意从长远的角度和服务国际贸易的高度来审视办学实践,思考如何利用国际资源位学校的教学发展服务。”①尽管我们许多高职院校也有一些类似国际化的举措,如外派教师进修实习、和国外高职联合办学、与跨国企业校企合作等,但这些举措基本上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非自觉,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或从自身局部经济利益去考量,本质上还从属于本土化的内涵建设需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