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和创新推进自贸区建设

以改革和创新推进自贸区建设

一、自贸区的定位:以开放促改革

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以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选择,因而需要跨越自贸区本身来理解自贸区试验,这样才能理解自贸区需要遵循的准则。

在对外开放层面看,自贸区是应对外部贸易新规则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而设计的。发达国家在服务业上具有竞争优势,并且是重点发展的领域,而原先的WTO框架下,要达成交易较为困难。由于成员国众多,发展水平和基础差别大,利益不一致,达成新服务贸易规则难度困难重重,特别还涉及到发展中国家顾虑的金融、电信等领域,因而发达国家里头绕过WTO框架,而形成新的贸易伙伴协定,比如TPP。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为了避免被边缘化,转而采取化被动为主动的策略,主动进行新规则试验,率先采取自贸区试验。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多地融入国际竞争体系。

从国内社会经济状况看,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前工作的主线,但当前,改革举步维艰,如何进行更多领域的制度创新,实质性推进社会规则的进一步完善,这将是自贸区承担的社会责任。因而自贸区不仅仅是扩大开放,而是通过外部规则的引入,促进内部规则的改变和完善。本质上,自贸区是寻找合理的制度创新模式,不是搞特殊政策,而是探索新的制度安排。一般意义上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才是自贸区试验的核心。

二、自贸区试验已经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上海自贸区在2013年9月底设立,2015年扩容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从无到有,自贸区试验在贸易便捷化、投资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监管有效性等上已经做了各种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2015年4月公开发布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从一定层面上,对很多关键问题作了总结,说明了需要强化的方向。

第一,在贸易上,采取了更快捷的通关手段,促进贸易的更加顺畅,减少了人为的贸易壁垒。在海关监管上,采取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方式。根据中国上海自贸区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5年3月,中国上海自贸区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已经推出60多项创新举措,使得进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减少36.8%。同时,减少流程和环节,启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上海自贸区在2014年总结推出的14项海关监管服务政策已有8项在高新综合保税区先行实施,并推出了包括全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一报一审”通关模式改革和“区间结转,自主运输”等创新工作。目前,具体可推广的措施包括: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更加便利的海关监管制度、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功能、实施更加便利的检验检疫制度。在海关监管制度上,具体措施有实行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集中申报、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集中汇总纳税、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等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检验检疫制度上,包括预检验核销、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特殊物品检疫监管和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制度等改革举措。此外,可以推广的海关特殊措施还有:1.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期货保税交割海关监管制度、境内外维修海关监管制度、融资租赁海关监管制度等措施。2.检验检疫制度创新:进口货物预检验、分线监督管理制度、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等措施。

这些海关监管环节的创新从技术层面提高了通关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同时,自贸区在海外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方面做了尝试,征税更加规范,环节减少,跨国的电商通关障碍减少,到达国内消费者的时间也变得更少。这实质上提高了国内普通消费者的福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厂商的市场空间,但对国内厂商形成了客观上的竞争压力。不过需要相信的是,国内企业家能够在经过学习之后,能够有实质性的竞争实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