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2)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2)

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那么,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学习什么呢?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说得很明确、很具体,即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讲话》在谈到一些文艺工作者不熟悉、不懂得作为他们工作对象的人民群众时,说道:“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人民群众的语言包含着他们的思想、情感、心声、诉求、习惯和智慧。真正懂得了人民的语言,就真正懂得了人民,就打开了通往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大门。文艺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也是人民文学艺术家的一项基本功。

与学习人民的语言相关,毛泽东同志还要求,“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我们的戏剧专门家应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小剧团。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我们的美术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美术。”进而从中汲取思想,吸收营养,为创作做储备。事实上,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讲话》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人民语言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代表性作品有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丁玲、赵树理等一批解放区作家的散发着泥土气息、体现着民间风格的文学作品,还有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来成为世界名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个音乐作品的主要创作者之一何占豪说:“这首曲子并非一个或几个作者写的,它是我们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的表演、音乐元素。”),等等,都是文学艺术家们向民间学习、向人民学习所取得的杰出成果,也表明了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有效性。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梁祝》这样一部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交响音乐作品,用中国人民的音乐语言,演绎了中国一个优美而悲怆的民间故事,使广大中国听众真正听懂了交响音乐,开创了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篇章。这些充分显示了人民多样丰富的艺术语言的活力和魅力。文艺工作者向人民群众学习,特别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是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本土原创性文艺作品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