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3)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3)

把从人民那里学来的东西转化为文艺作品

拜人民为师,做人民的学生,必须诚心诚意。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就是这种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必须发自内心,体现在创作实践之中,把从人民那儿学来的东西转化为优秀的文艺作品。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些只“在理论上,或者说在口头上”认同工农兵群众的现象。他认为,“对工农兵还更看得重要些”应体现在“实际”和“行动”上。这“实际”和“行动”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具体创作。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些作家的创作“在许多时候,对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寄予满腔的同情,连他们的缺点也给以同情甚至鼓吹。对于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样的写作就是没有做到在“实际”和“行动”上以人民为师,即便到群众中去观察、体验和学习了,学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没有真诚地深入到人民的内心,更没有看到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因此,是否真诚地向人民学习了,是否发自内心地认同人民,归根结底要看文艺家的作品,看看他们的作品中到底有多少人民性的内涵,有多少从人民那里转化来的东西。

实际上,也只有把从人民那里学来的东西转化为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才有可能最终完成从人民的学生到人民的先生的角色转换,并实现对人民的教育和引领。一旦广大文艺工作者把自己诚心诚意从人民那里学来的东西转化为文艺作品,那么,一个崭新的人民文艺的时代就到来了。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创作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这段经典论述,实际上阐述的就是“转化”的问题:一方面,是文艺工作者把从人民那里学来的东西“转化”为文艺作品;另一方面,则是文艺工作者通过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实现了由人民的学生向人民的先生的“转化”,即由学习人民向引领人民“转化”。正由于人民的东西、人民的愿望和意志融入了作品,这些人民文艺才焕发出巨大的引领力量。在这样的文艺作品中,人民的本质得到新的证明和新的充实,人民不仅从中发现了真实的自己,看到他们自己的真实的社会处境,而且他们还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未来,看到了可以由他们自己开创出来的美好生活的前景,所有这些都将启示并召唤着人民去创造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全新的世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