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2)

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2)

第二,实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确立“大文化”概念,建立大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政策与法规。借鉴国外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主要有: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文化政策及文化立法、文化宏观管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界定、文化产业的集团化问题,等等。为此,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实行大部制,组建文化委员会,统一管理文化事务。必须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型政府,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从粗放式管理向分类化、精细化管理转型。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推进,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

第三,完善文化政策和法规。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将文化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适时上升为法律法规,加强地方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法治化水平。

第四,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合理流动。核心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点是使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保障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二是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三是提高文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社会公信力。

第五,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事业,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包括:保障公民的文化自由,维护文化权利公平,鼓励公民文化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等。核心是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点是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政府要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培育各类社会文化参与主体,把文化创造的自由权交给社会和公众,以开放平等的姿态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统筹文化建设、文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统筹文化布局结构与规模速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质量和效益;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扩大文化发展的空间。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动员各方面力量,引导社会对文化的投资,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提升文化治理水平,需处理好八个重大关系

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文化具有差异性,包括内容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性、形式的多样性、体裁的多样性。要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用主流文化引导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和文化样态。

二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