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新四军抗战老兵杨光自费出书记录戎马生涯

93岁新四军抗战老兵杨光自费出书记录戎马生涯

他曾用“泥马渡康王”的传说骗过日军

摘要: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93岁的新四军抗战老兵杨光,用文字写下了那段战火中的峥嵘岁月。昨天,由杨光编写并自费付印的《烈血红缨》在西湖街道金沙港社区举办的“暑期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首发并赠书,杨光老人还为居民和孩子们讲述了书中的抗战故事。

93岁的抗战老兵杨光。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93岁的新四军抗战老兵杨光,用文字写下了那段战火中的峥嵘岁月。昨天,由杨光编写并自费付印的《烈血红缨》在西湖街道金沙港社区举办的“暑期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首发并赠书,杨光老人还为居民和孩子们讲述了书中的抗战故事。

入党70周年

整理50余篇抗战故事

杨光,原名夏继林,出生于1923年,宁波余姚夏巷村人,曾任余姚县工委委员、沿江区特派员等。1939年秋天,17岁的杨光和妻子一起投身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中,加入了余姚政工队领导下的夏巷纠察班,并担任班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老仍是记忆犹新。“每一个纠察队员头戴油纸斗笠,脚穿八钮草鞋,臂别绿色纠察班袖章,肩上背着大刀、红缨枪。”杨老说,纠察队员的主要任务是铲除汉奸和特务,并常到上虞边界的牛栏口等沿岸检查经过的船只。

“我是农民家庭出身,是家里的长兄,下面还有3个弟妹。”杨老说,自己读到小学三年级就去务农了,直到后来参了军。因为时常要做会议纪要,文笔渐渐就练成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杨老开始用笔记录下一些抗日战争以来的小故事。就在前段时间,杨老终于自费出版了名为《烈血红缨》的故事集。

杨老说:“虽然我已经93岁了,但是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为人民留下点什么。书中的《五颗手榴弹》《何司令单刀赴会》等小故事,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刚好也是杨老入党70周年,杨老笑着说:“也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翻开这本故事集,里面共有故事72篇,反映抗战题材内容的有50余篇,其中不乏有杨老亲身经历的,譬如《神马渡奇兵》《烟熏野猫洞》等,每一篇故事杨老都是一字一句斟酌后写下,读起来耐人寻味。

利用“泥马渡康王”

的传说骗过日军

《神马渡奇兵》,是杨老一直挂在嘴边的故事。

当时,在余姚县梁弄镇夏巷村有个夏巷渡,是浙东游击队队员从三北到四明山的必经之路。同时,这个渡口也是传送情报、交通联系的重要枢纽。而在这个渡口不远处的三十里牌,日军驻扎着一支40多人的部队,经常沿岸盘查,甚至把渡船也抢走了。

没有渡船怎么办?这让正要渡江的三五支队30多名队员急煞了头。于是,杨光和摆渡人阿灿哥(村里的一个民兵)想出了一个主意:可以把村里的稻桶改装成船,每两只桶组成一队,用竹杠捆在一起,一篙子、一篙子撑过去。就在一个深夜,这支部队就这样被神不知鬼不觉地送上了四明山。

第二天,日军得知三五支队队员渡江的情报,连忙带人沿河搜查,并抓住了阿灿哥,严刑拷问逼他说出渡河的经过。其实,为了应对日军追查,杨光早在渡江前,就想到了利用“泥马渡康王”的传说骗过日军。为了让日军相信,杨光还连夜和同志们一起,往关帝庙的泥马肚子和马脚上涂上河底的淤泥和水草。

没想到,日军小队长是个迷信的人,看到关帝庙里湿漉漉的马蹄和马肚子,就“扑通”一下跪在关帝前磕了3个响头。从此,“神马渡奇兵”的故事就这么传开了。

用辣椒和青松毛烟

熏得日军投降

说完《神马渡奇兵》的故事,杨老骄傲地说:“我还出了不少别的好点子呢。”

三北游击司令部(1944年1月改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为了向四明山区发展,决定攻打当时浙江省余姚县重镇梁弄。1943年4月梁弄战斗打响了。当时,盘踞在梁弄的日伪军第十师一个营,共有130多兵力。梁弄位于四明山腹地,又是姚南重镇,想要在浙东建立抗日根据地,就必须要拔除日伪军第十师这枚钉子。

战斗从4月23日傍晚开始了,为了炸掉敌人的碉堡,杨光和民兵提出用辣椒和青松毛烟熏野猫洞的方法逼迫日军撤出碉堡投降。杨老说:“我们弄来了辣椒、青松毛,浇上煤油,烟熏敌人营房、碉堡。果然,一试就灵,敌人个个熏得眼泪鼻涕横流,纷纷投降。”

自此,梁弄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并成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心。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