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谈判:解决国际热点问题新典范

伊核谈判:解决国际热点问题新典范

历经近十三年马拉松式的谈判,伊朗核问题在各方努力下,终于迎来一个多赢局面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与伊朗达成了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历史性协议,各方终于迎来一个多赢的局面。

协议中,伊朗重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寻求、开发和获得任何核武器,并将把离心机的数量削减三分之二。作为回报,待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实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后,联合国、美国以及欧盟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世界舆论对此普遍表示欢迎,认为协议的达成将为硝烟浓烈的中东地区吹来一缕清风,“开辟历史的新篇章”。

伊核问题谈判从2003年2月在维也纳启动,到2006年7月形成六国磋商机制,围绕伊核问题的外交角力和大国博弈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大主题,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谈判次第登场,跌宕起伏近13年。如今,伊核协议的达成,不仅规划描绘出了伊核问题的和平前景,还将在核不扩散等多个领域显现其独特价值。

首先,伊核谈判结果表明,通过谈判能够解决重大的全球问题。伊朗核问题的背后是美伊关系,美伊关系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中东形势。1979年伊朗革命后的伊朗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有着难以化解的历史恩怨,美国等西方国家曾经与伊朗敌对数十年。另外,伊核问题还直接涉及阿以关系等中东地区的基本矛盾。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转变,在各方的外交协调与合作下,才最终达成伊核协议。这也为国际上类似问题的解决探索了新路,为其他国际热点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其次,伊核谈判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不断增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积极履行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伊核谈判之路漫长坎坷,困难重重,每当遇到困难和关键节点,中国总是斡旋于各方之间,兼顾各方立场,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伊核谈判持续注入新动力和坚定信心,凸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受到谈判参与各方的高度赞赏。近几年,围绕巴以和谈、叙利亚危机和伊核谈判等问题,中国多次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中国在中东事务中主持公道、务实平衡、积极负责的形象更加凸显,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进一步深化。

再次,伊核谈判的结果进一步提升了联合国在引导全球发展和管控全球性问题方面的能力。冷战结束后,在地区安全事务上,区域军事联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联合国应扮演的角色。在防止核扩散事务上,个别国家似乎成了其他国家核开发和核利用权利的授牌者。2006年7月伊核问题形成六国磋商机制后,有效避免了谈判进程中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偏差,使得伊朗和平开发核能利益诉求与防止核扩散问题得以平衡考量。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各方应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在全球安全等问题上的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达成伊核协议只是开端。围绕伊核问题,下一步的核心工作是共同努力推进伊核协议的落实。这其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往往牵一发动全身。各方首先应建立和巩固信任,这是执行协议的基础。同时,各方要切实履行各自作出的承诺,把协议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使协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地区稳定、改善各方关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