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丝路现代故事 铺就媒体新丝路(2)

讲好丝路现代故事 铺就媒体新丝路(2)

毋庸讳言,国际社会不时传出有关中国的论调。悲观如“中国经济崩溃论”,偏狭如将“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认为中国在地缘政治中谋求一己利益。然而,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经贸之路,自古就饱含互利共赢的精神特质。讲好丝路现代故事,应该正确引导人们认识中国机遇的世界意义,唱响“互利共赢论”。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义利观”,先义后利、融义于利,并以开放的胸襟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媒体是真实的记录者,需要用客观的报道和评论,彰显中国自信,展示一以贯之的中国理念;需要用生动的报道和数字,展现“一带一路”给沿途各国及主要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需要在这一轮“机遇期”中,有效提升中国媒体在世界的话语权重,讲述更有说服力的中国故事、世界故事。

秉持一个原则:客观包容

从叙事的角度看,历史就是故事。“一带一路”有着宏大的历史纵深、广阔的空间维度,风云际会,波澜壮阔,其中奔腾的信息已足够恢弘,牵涉的场景事件更撼动人心。媒体应加强自身积累,迎潮头而上,投身其中,秉持“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成为“一带一路”的记录者、传播者、参与者、推动者。

2014年夏天,人民日报社召开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同年年底,又以“共建海上丝路,联通亚太梦想”为主题,邀请来自东盟10国和中日韩等17个国家46家媒体的媒体代表及外交使节,召开合作研讨会。两次论坛中,与会媒体代表在热烈讨论后,达成这样的共识:“一带一路”给媒体提供了一个巨大舞台,为促进文化交流、加强互相理解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习近平主席说过,“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有阻隔、文化有差异、时空有距离,很难同频共振,但我们可以同声相和、同气相求,求同存异、求同化异。“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光辉煌”。有了这样的胸襟视野,下笔时才能客观包容,才能积极发掘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和战略融合点,传递深化交流、扩大共识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正助推中国媒体走向世界,而在世界话语体系中赢得席位的根本,在于坚持中国立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这些都需要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丝路重大事件中,媒体应积极阐明中国立场、传递中国观点、唱响中国声音,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底气。

“一带一路”拉开历史大幕,“命运共同体”以人类的高度呼唤敞开襟怀。将敏锐的新闻意识和使命感汇聚到笔墨间、屏幕上,奏响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梦想交汇共鸣的心声,媒体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带一路”的历史进程。

(作者: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