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莫当孩子求职的“全权代理人”(3)

父母莫当孩子求职的“全权代理人”(3)

陪子应聘适得其反,家长何必“越俎代庖”

都说“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可想而知,以独生子女为主的90后在父母眼里将是怎么一个放不下心的牵挂。父母陪子应聘,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不放心,但同时也反证了孩子独立性的缺失。父母满满的保护欲使得应聘结果适得其反,这样“越俎代庖”式的应聘又何必呢?

首先,陪子应聘让孩子缺乏锻炼成长的良机。虽说应聘不一定一帆风顺,但应聘的过程恰是让孩子积累应聘经验、进一步完善自我的机会。每一轮的应聘,不管成与败,都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招聘方需要怎样的人才,思索并完善自身不足,最终有效调整自己的求职态度和方向,使之更善于“推销”自我,也更善于把握良好机遇。所以说,父母“越俎代庖”何尝不是无意间让孩子失去了一个社会就业课堂呢?

其次,陪子应聘使招聘方对应聘者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于招聘方来说,最迫切需要了解的是应聘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而这样的了解并不局限于几个文凭或几本获奖证书,更重要的是希望能通过应聘的“面试”之机,了解应聘者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意志品质等。家长的介入,使招聘方变得被动,反成了家长的调查对象,这样的招聘无形中阻碍了招聘方了解孩子的机会,自然会使招聘方对应聘者的印象分大打折扣。

再次,陪子应聘让孩子缺乏应聘工作的主动性。就拿这新闻中的小唐来说,因为父母的介入,自己插不上话,索性在招聘现场玩起了手机。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倾诉。虽说有不少孩子同意了父母陪同应聘,但父母大多对经济条件、工作环境等是否优越进行考虑,而对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却缺乏一定了解。这样被动的让父母“包办”应聘的方式,孩子因缺乏选择的主动权,会对应聘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热情,就算应聘到工作后,也会对来之不易的工作缺乏应有的珍惜。

虽说90后没有大人一般睿智的社会经验,但在求职面前还是需要自我担当。家长们与其“包办”式陪同应聘,不如让其自我去尝试和历练一番。若能借应聘之机,让孩子们积累求职的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受点挫折又有何妨?

【启示与思考】

最近几年,家长陪同或者代替孩子应聘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总是抱怨孩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批评孩子“没断奶”、不自立,对于家长,我们也总是感慨其对孩子保护过度,过分溺爱。虽然每次出现类似报道,总有人出来“指导”家长们放手,让孩子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但是这样的场景还是一次次地出现,也让我们不禁要问:牵在父母手里的这根“风筝线”什么时候能放开,父母陪聘的现象何时方休?

经营好一座可靠的安全港并不容易,除了爱,也要自制。后者或许比前者更难。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于本能,但要避免滑向溺爱,则需要理性——包括克制自己想要控制孩子人生的欲望,包括尊重孩子的选择,宽容孩子的失败……这些,都是爱与付出。为人父母者,看到孩子跌倒了,马上伸手抱起来,是爱的表现;克制自己想抱起他的欲望,看着他自己爬起来,何尝不是爱的表现?

在招聘会上,一些替孩子应聘的父母过于看重符合自己口味的条件,比如不能出差,不能从最基层做起等等……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好和决心,不一定想要沿着父辈的足迹走一条众人所熟知的路。如果孩子愿意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为之承担责任,父母就算没法陪在他身边,也可以为他点亮一盏灯,敞开一扇门,选择守望而不是遥控。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