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国道路研究 提升中国话语权

深化中国道路研究 提升中国话语权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对中国更加关注、更加热议。

“中国道路”持续成为热议焦点,不同观点迭出。从乔舒亚·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到马丁·雅克对“中国统治世界”的预言,世界对中国道路既饱含期待,又对中国未来走向不乏忧虑。关于中国道路的评价与展望,既有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也不乏“中国崩溃论”的沉渣泛起,而“中国责任论”的冀求五花八门,“中国机遇论”、“中国贡献论”的声音不断。这其中既有对中国道路的客观分析,也有诸多误解、夸大其词乃至故意歪曲。发展中国家甚多关于中国道路启示的研究,而许多西方学者惯以其固有理论解读中国道路,非但不能客观分析,其观点还经常掺杂着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

检视国内既有研究成果,我们看到相关研究甚多,但政治表达氛围普遍浓厚,往往聚焦一点而不及其余,更有众多学者迷恋并坚定于中国崛起的美好前景,对问题分析多浅尝辄止。在一般意义上,国家道路的选择、开创与发展,是决定其国运兴衰的核心问题。中国已经开创并正在完善中国道路,其间历经艰辛与波折、面临挑战与考验,而其未来前景引致全球聚焦。可以说,当今世界最应该被深入研究、正在被全球高度关注的国家道路,就是中国道路。

对“中国道路”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中国道路”令世人瞩目,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从本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人类设计了面向未来的开放而包容大战略。历经6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奉行渐进改革和决断推进相结合的发展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文明成果。

中国道路的开辟与形成,与中国发展的独特历程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道路的全新布局正在形成。《易传》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秉持密切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在国内积极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体制改革的系统设计,致力于国家的平衡发展;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国家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的展开,引领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并发挥重要国际影响力,在全球经济治理和世界秩序建设上体现出建设性参与者和一定意义上走向主导者的姿态,中国的大国作用凸显。中国道路的探索进入历史新时期。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崛起之路,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之路。

中国道路的开创与发展也具有普遍性的世界意义。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有大国都深刻认识到,哪一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有所创新,并引领世界潮流,哪个国家就有可能脱颖而出,拔得头筹。中国道路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道路选择,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启示;另一方面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对于国家发展的理解,向世界各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经验。中国道路拓宽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道路选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