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的时代出场(2)

中国学术的时代出场(2)

批判性反思作为一种自觉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自觉的意识,在新一轮的思想竞争中我们就很有可能会落后,很有可能在我们的理论创新、学术表达方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认识不到我们自身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学术的自我批判当然是为了巩固和完善其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我们学术的自我批判和反思也是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的崛起对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形象如何塑造?中国道路的未来走向在全球大国政治博弈中对世界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变革力量?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如何在现代性的舞台上出场?这些思想和现实层面的重大问题,已开始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一个逐渐强大却不同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新兴大国将以何种方式融入世界秩序,这背后的种种关切、猜疑和探寻已然越过经济乃至政治层面,在更深的层次上集中在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所承载的哲学理念中。那么,基于世界历史的演变,中国学术的思想创造为解答世界性的疑问能否提供体现时代精神的历史观和历史价值观?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中国学派、中国哲学形态能否创造性提出契合时代主流的新的思维方式?

这正是现实对学术的提问。

在世界新体系重构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更愿意将国际交往和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定义为思想的竞争,而不是“文明的冲突”,因此,在这个基点上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所谓“战略性大国”一元主导的议程设置,不能遵从那些最大的文明也必然拥有世界主要权力的预判。

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化的社会结构,是这个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面对已然实质性变化的历史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的中国学术研究就不能教条化地以依附文本解读的方式来代替对变革时代呈现的现实及其精神的理论探究。

毫无疑问,中国已然不是脱离世界文明大道之外的“地域性共产主义”的样板,面对现代性的多种可能性替代方案的历史诉求,面对中国道路释放的历史独创性的世界意义,必然要求中国的学术研究从话语的封闭性走向视域的开放性。

毫无疑问,站在时代和学术前沿认识中国问题、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一定要把中国看作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员,一定要有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化并确立我们主体地位的角色意识,一定要深刻把握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历史趋向。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正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在于解决时代难题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毫无疑问,世界整体化态势正在加剧,克服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世界文学”正在形成之中,学术研究再也不能拘泥于自我意识范畴中的碎片化叙事方式,人类文明的演化轨迹需要理论建构的更加宏大的气魄和更加整体化的哲学思维方式。

面对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中国学者何以在场?中国学术何以出场?由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达至时代精神的中国表达,这应该看作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