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举为何爱打“中国牌”(2)

美国选举为何爱打“中国牌”(2)

警惕2016年大选负面炒作中国议题

从1990年代的最惠国待遇到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再到今天更为多元化的诠释,中国议题在美国竞选政治不断复杂化与多元化的变迁,凸显了中美两国各自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的相对变化,特别是这种变化给美国政治人物带来的不安甚至不自信。

2016年大选尚且处于预热阶段,可能上升为选战核心议题的公共政策还不明朗。但即便如此,中国议题被总统、国会议员甚至州长等其他公职参选人炒作的可能性持续走高。特别是在美国经济目前相对转好的情况下,中国议题又将被如何诠释,值得特别警惕。

一方面,希拉里在民主党阵营中的强势存在,意味着外交事务可能占据选战争议的焦点地位,其中作为希拉里重要“业绩”的亚太战略显然是重点,对华政策也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两党之间颇有可能纷纷展开对华示强的拉锯战。

此外,作为奥巴马执政重要遗产之一的TPP,由于直接波及美国国内劳工与产业的实际利益,因此具有极大的选战动员空间。关于TPP的争论其实就是关于美国亚太战略的争论,其中的中国因素也就不可回避。

另一方面,共和党阵营中多位茶党青睐的政治人物对中国长期持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民调位居前列的马尔科·卢比奥还曾公开撰文公然将“中国梦”称为“噩梦”。这股势力在选举中必然会攻击中国国家经验,从而捍卫美国及其价值观的世界领导地位,进而展现自身的国际视野。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关于奥巴马医改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历史性判决,势必激发起卢比奥等共和党内保守派在初选中的优势地位。主打意识形态的茶党候选人可能在设定选举议题和议程方面具有更大话语权,这也再度增加了中国议题保持在选举舞台中间的可能性,而且其诠释方式也是由共和党保守派设定的。

总体而言,中国议题在2016年大选周期中存在从单一的经济与就业议题转换为多内涵的功能性议题的潜在隐患。这就意味着,候选人可以直接告诉选民,中国及其发展模式日益成为美国国家实力与世界领导地位的严重威胁,不但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挑战着美国主导的繁荣和安全,甚至直接损害着美国公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优越感。而在美国普通公众对华了解有限的现实情况下,这种对中国议题混淆视听的炒作无疑会直接扭曲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侵蚀中美两国交往的重要民意基础,从另一个侧面加剧着两国彼此之间的互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