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动员:抗战胜利的关键(2)

全民动员:抗战胜利的关键(2)

另一方面,中共通过响应、推动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将民众动员工作引向深入。为了在抗战相持阶段“动员全国国民之精神以充实抗战之国力”,国民政府于1939年3月开始在全国厉行精神总动员,这对抗战全局而言是一项值得肯定的动员措施,中共积极响应和拥护这一运动,随即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对如何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进行了积极部署与安排;同时在各抗日根据地采取灵活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使之成为根据地民众动员工作的组成部分。

总体上看,国民党的民众动员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解决与民众动员密切关联的民主改革和民生问题,因为稳固统治地位与放手发动民众存在着结构性的冲突,对民众的防范、控制削弱了动员的实效。而共产党高瞻远瞩、不计前嫌,在国共合作基础上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动员能力。

抗日根据地是民众动员的实践典范

抗战时期民众动员的典范当属各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实践。中共能够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即在于对抗日民众力量的成功发动;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更是彻底动员民众的结果。诸如“三三制”形式的民主改革和大生产模式的民生措施从根本上保证了民众动员的顺利推进。

组建群众抗日团体是根据地民众动员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无论是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儿童、商人、自由职业者,都要依据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斗争情绪提高的程度,将其组织在各种必要的抗日团体之内,并逐渐地发展这些团体。民众如没有组织,是不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领导组织了工会、农会、合作社、妇救会、民兵锄奸队、互助组、儿童团等抗日组织和团体。民众加入其中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组织化程度,而且借此进入到中共领导的政治体系之中,实现参政议政。

宣传体系的完善和动员措施的到位使根据地的民众动员成效显著。各抗日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为了“提高群众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 灌输以抗战的必要知识”,大力开展扫盲、读报、办板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以提高民众的政治觉悟和知识水平。

各级党组织建设宣传机构和宣传队伍,如山东抗日根据地就形成了从省委、区委到地委、县委系统配套的宣传机构。他们到工厂、街道、车站、矿山、学校,甚至奔赴前线,召开大会、公演话剧、教唱歌曲、出版刊物,以灵活有效的形式宣传抗日。根据地的社会面貌随之一变,形成了上下一心、军民抗战的巨大声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大本营。

中共的民众动员经受了战争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预言的那样:“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中共正是依靠全面、有效的民众动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领导核心,奠定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