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历史与现实

摘要:与会学者认为,国家治理不应忽视中国特色,也不应忽视政策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应该充分关注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组织与个人互动关系之间的平衡,建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全新视角。对社会治理问题应当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两种维度、两个视角来理解,不能忽视中国情况的复杂性与制度统一性之间的矛盾。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历史与现实”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就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治理经验、当代社区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策执行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治理,实质上是党在革命背景下为保障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从成效看,注重底层关怀和制度创新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有学者从基层自治组织的具体实践出发,从社区体系中的居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服务站入手,总结了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平等合作、治理以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和民众参与积极性高四个特点,分析了行政化过浓、自治能力不足、组织界限模糊、民众参与程度不高等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宽基层自治组织成长空间、提升党组织的组织能力等建议。

与会学者认为,国家治理不应忽视中国特色,也不应忽视政策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应该充分关注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组织与个人互动关系之间的平衡,建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全新视角。对社会治理问题应当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两种维度、两个视角来理解,不能忽视中国情况的复杂性与制度统一性之间的矛盾。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