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4月27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页。
[202]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4月27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页。
[203] 在1948年5月7日司徒雷登写给马歇尔的报告中承认,在他与蒋介石会谈时,“他(蒋)的表情似乎看出我已倾向于李宗仁了。”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5月7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3页。
[204]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5月3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1页。
[205]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5月30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2页。
[206]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4月27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7页。
[207]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5月14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8页。
[208]“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5月14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0~211页。
[209]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5月22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7页。
[210]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5月26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8页。
[211]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6月11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4~225页。
[212]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6月14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5页。
[213] “政策设计室备忘录”(1948年9月7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214] “政策设计室备忘录”(1948年9月7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215] “政策设计室备忘录”(1948年9月7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216] “政策设计室备忘录”(1948年9月7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217] “政策设计室备忘录”(1948年9月7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218] “政策设计室备忘录”(1948年9月7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219] “政策设计室备忘录”(1948年9月7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1页。
[220] 引文中有的人名可能有误,原文如此。“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10月16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页。
[221] 马歇尔“在战时曾两次见过凯南,当时这位年轻的外交官为了亚速尔群岛和欧洲占领区问题而前往五角大楼。凯南对苏联和中国的分析,给了马歇尔很深的印象。”[美]福雷斯特·C·波著,施旅译:《马歇尔传(1945~195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209页。
[222]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11月10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9页。
[223]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83页。
[224] “司徒致国务卿”(南京,1948年12月1日),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62页。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毛泽东拒绝斯大林劝说中共不要南下过江的同时,蒋介石也断然拒绝了美国“不要攻击黄河以北的中共,也不要向西追逐中共”的建议。参阅1963年2月4日肯尼迪与美驻台“大使”柯克的“会谈备忘录”,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页。
[225] 1949年3月下旬,毛泽东说,国际上有的朋友,对我们解放战争的胜利也半信半疑,劝我们就此止步,和蒋介石以长江为界,搞“南北朝”。参阅袁南生著:《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0页。
[226]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2页。
[227]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5页。
[228]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9~1380页。
[229] 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23页。关于斯大林电报具体内容,也可参见参见[俄]A . M . 列多夫斯基著,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230] “米高扬就1949年1~2月的中国之行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提交的报告”,[俄]A . M . 列多夫斯基著,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同时可参照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23~724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