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民来说,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天真的亮了!
这一天,祖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鞭炮和锣鼓汇成胜利的交响;这一天,人们舞火炬,扭秧歌,喊口号,“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 八年多来所忍受的艰难和困苦、颠沛和流离、死亡和灾难,也许杜甫的那句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最能契合人们的心情。
《解放日报》记载了当晚延安的欢腾:“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 其实,这世上哪有无代价的胜利果。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战场最广阔、损失牺牲最惨重,但牵制日军兵力最多、歼敌人数也最多。这诸多“最”,无不浸着奋斗的血雨,无不映着国殇与家痛。
日本军国主义者之所以敢叫嚣3个月灭亡中国,就在于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一的”,而且以野蛮凶悍闻名,连其盟国德国都称它为“正在开足马力的野兽机器”。要战胜这样的“野兽机器”、残暴之师,非死战、血战、苦战到底不可!
当时的中国是大国,也是穷国、弱国。在这场实力不对称的较量中,八路军4万多名将士手中仅有缴获的1万多各色枪支,每支枪平均只有30发子弹,更多战士只能手握长矛、大刀、红缨枪冲向敌阵。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尽管要好一些,但与日本军队比起来也有很大差距。几乎每一场大的会战,中国军队整团整师地被打残乃至全部以身殉国,并不鲜见。据统计,中日军人伤亡比例高达5∶1,真是“一寸河山一寸血”啊!
“我们畅饮胜利之酒,同时流下感激之泪。” 我们不会忘记左权、彭雪枫、杨靖宇、赵尚志、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等一个个有名和更多无名的抗日英雄,是他们用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撑起苦难中国的脊梁;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宿仇旧怨,不计一党得失,主动向国民党伸出了合作之手;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迸发出向死而生、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我们不会忘记主持正义的苏联、美国等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他们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给予道义、物质和技术的大力援助。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危机往往危中有机,绝境往往绝处逢生。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就在于抗战胜利不仅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不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而且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好像嗜睡的巨人,“看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地睡着了。” 尽管被打痛了,但还没有真醒,正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苟且偷生到奋起抗争,完成了从睡狮到醒狮的转变。宋庆龄感慨:“中华民族像一个人样的反抗日本侵略者了。在中国全部历史中,我们从未见过精神、行动和意志这样的团结一致。”
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这只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如今,睡狮已醒了,然而,“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自古知兵非好战,从来黩武是祸胎。饱尝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始终如一做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的坚定力量,绝不允许任何人歪曲历史、践踏和平。
天亮了,谁也不愿意再回到黑暗中去!当年,作家萧军看着狂欢的游行队伍,理智地提醒:“我们今天胜利了!但是决不能忘记,赢来的胜利是艰难;而保有这胜利的果实——不为豺狼所吞食,更需要无限的坚决和勇敢!”
我们应该问一下自己,是否保持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是否准备好防范豺狼的进攻了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自2013年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