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的职责,学术人的念想
大学校长是拥有成千上万名师生员工的高等学府的领导人。“领导人”是大学校长的第三个本源性角色。
作为领导人,大学校长肩上的担子很重 —— 他既需要深刻认识国家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准确判断学校发展的可能空间和正确方向;也需要科学制定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积极争取各种各样的办学资源;又需要合理制定一系列政策,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还需要妥善处理校内校外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学校发展能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尤其是在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深水区的当下中国现实境况中,大学工作的繁多性、艰巨性、复杂性及多变性前所未有。作为一个大学校长,再怎么能举重若轻,再怎么会治大学如烹小鲜,也需要全身心投入、全时间投入。
这就要求大学校长在任期间把领导学校作为自己唯一的工作职责。一个称职的大学校长对于领导学校的工作,一定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深入细致、克勤克勉,不敢有半点的懈怠与分心。事实上,领导大学这样一种职责,已经不容大学校长还能允许自己像普通教师那样醉心于学术研究。但既担任大学校长,又不丢教师身份的所谓“双肩挑”,就是这样一种反常态的常态、反常识的“常识”,已成为我国大学管理中、甚至经常出现于正式文件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双肩挑的结果,必然是两个肩膀上的担子不断磕碰、不断打架,哪一个担子也挑不好!如果有哪位大学校长真的在领导学校或个人学术任何一个方面取得一流成就,一定是在另一方面作出了很大牺牲乃至基本放弃。
所以,担负了大学领导人的职责,就不宜再有学术人的念想。大学校长在任期间有必要放弃或基本放弃个人学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领导学校发展。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大学校长在领导学校的工作中还常常惦念着个人学术,经常处于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分裂”状态,并因为在校长位置上而占用着或常常“被”手下配置了远多于普通教师的各种资源与机会,广大教师会怎么评价这个校长?这样的校长又怎么可能具有足够的领导力?
总之,当好教育家、当好代表者、当好领导人,可以说是关于大学校长角色的三条常识,也是大学校长能够获得与提升领导力的三个必要的前提性条件。而要想使大学校长们能够切实当好教育家、当好代表者、当好领导人,就有必要提供一些相应的制度保证。不要勉强大学校长成为政治家、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取消大学校长双肩挑的做法,就是三个重要的制度保证。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也不是什么新颖的观点,而只是迄今为止活生生的大学办学实践几乎每天都在向我们展示的一些规律与常识。在大学校长领导力问题上,在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上,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只不过是尊重规律、服从常识。如此而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