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2)

中国共产党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2)

二、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抗战的核心力量

战争是交战双方国力、军力的全方位较量。如何在客观分析中日两国国情与军情的基础上,确定科学的胜敌方略,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表明它对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囿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国民党只能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因而无法使抗日战争真正成为人民大众广泛参加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基于对抗日战争特点的深刻认识和中日双方力量的科学分析,着眼于战争全局,科学把握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战争基本特点,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侵略战争指导方略。主要体现在:一是提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主张进行全国军队、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深刻地揭示出战争伟力的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创新了人民战争的动员途径和组织形式,从而解决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问题。二是阐明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回答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怎样争取持久战的最后胜利,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提出了一系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争取持久取胜的战略战术,从而解决了抗日战争如何发展和怎么进行的问题。三是制定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战略方针,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规定了抗日游击战争必须坚持的战略战术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游击战争理论,从而解决了抗日战争的基本形态问题。这些路线和方针,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根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弱国打败强国唯一正确的战争指导纲领。

为争取战争主动权,发挥人民军队自身优长,针对日军兵力不足、后方空虚的弱点,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人民军队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大胆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按照先山区、后平原、波浪式发展的步骤,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战场,连同东北抗日联军开辟的东北抗日游击战场,并称为四大敌后战场。这一决策与行动,不仅重塑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态势,变敌人的后方为前线,使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改变了战争的走向,而且在中国战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独当一面的战略格局。人民军队愈战愈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军;敌后战场不断发展,逐步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因此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八年全国抗战,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将游击战由战术配合行动提升为独立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演绎出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敌后抗战壮丽史诗。特别是在进入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后,抗击着58%~75%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部队,成为持久抗战夺取胜利的坚固支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