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经济发展的生态边界(2)

确立经济发展的生态边界(2)

恒态经济符合发展需求

生态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理清物质财富与生态资产之间的关系。多位学者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及产生这些服务的自然资本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福利作出贡献,因而代表着地球总经济价值的一部分。康世坦等学者据此评估了16个生物群落的17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就整个生物圈而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每年为33万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生态文明范式下的经济形态应该是可持续增长的恒态经济,在生态边界内,将技术效率作为可持续增长因子。在他看来,工业文明难以突破消费饱和、资源约束、资产存量饱和三重“天花板效应”。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发展体现了发展范式的转型,其核心在于从利润最大化到价值最大化的转变。也有学者提出其他形态的转型经济,然而,像“静态经济”、“零增长经济”等经济形态并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

基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周提出生态保护方案,根据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存量和增量,以增量为依据为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的贡献者付费。从制度创新入手,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将自利目标与利他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人与自然和谐。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与谈判入手,形成并实施具有共赢性质的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案。

生态考量进入中国经济学视野

中国生态经济学正在为生态文明提供理论基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锁成认为,伴随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资源环境危机等问题要求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发展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严峻的现实呼吁生态考量进入传统经济学视野,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不甘人后”。董锁成基于自己在西部地区、黄土高原等区域生态经济的考察与研究, 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区域生态经济学科体系”的构想;基于生态经济的演化经历从低效到高效的历史过程,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提出建立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统一的高效经济形态。

董锁成表示,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创建学科,普及宣传生态经济知识;科学实验,特别是生态农业的成效影响深远;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阶段;加强学科理论与方法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沙漠……中国生态经济学者以扎实的调查和分析,对中国当前的生态与经济状况进行深入研究,这些成果为学科发展、中国乃至全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与共同发展贡献了智力成果。

该会议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高效生态经济研究泰山学者岗位、山东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软科学研究基地承办。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