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2)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2)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被侵略国家终于觉醒。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战线最终形成,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大联合。尽管同盟国之间的社会制度不尽相同,相互之间存在某些分歧,但却都能团结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面旗帜下,坚持打败轴心国的原则立场,抓住反法西斯这一主要矛盾,政治上互相协商,经济上互相支援,军事上互相配合,对最终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中,苏德战场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而中国战场则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各大战场之间相互配合,各国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为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集团都做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以中国抗日战场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为例。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乱了德日意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支援与配合了欧洲战场、亚太战场等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的持久抗战及其付出的巨大代价,为美英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方针提供了前提,为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中国辽阔的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的后方、军事和情报基地,直接支持与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以弱胜强的抗日战争理论与实践,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宝库;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身即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反对外敌人侵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同时存在着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正面抗日战场和共产党及其军队的敌后抗日战场。他们相互依存,相互策应,既有统一的共同抗日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自主。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大特点,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牢牢地抓住反对日本法西斯这一主要矛盾,始终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和人民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中流砥柱。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诸如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左权、彭雪枫、投江八女、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等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不胜枚举。中国国民党在全国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接受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领导军队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侵略,也发挥了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在1937年至1945年历时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共进行22次会战,重要战斗3117次,小战斗38931次,共计毙伤日军85.9万人,自己付出了322.0419万人的重大伤亡。正面战场是策应和配合敌后战场和支援盟军太平洋抗战的重要战场,涌现出大批抗日英烈,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麟、刘家麒、戴安澜、王铭章、李家钰、陈安宝等高级将领先后为国捐躯,可歌可泣。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首先,世界爱好和平与自由的国家和人民曾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给予中国以声援,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的抗战士气,振奋了中华民族抗日必胜的信念;第二,在经济上以及国际交通口岸方面的援助,维持了中国国统区抗战经济以及外援接济,打破了日本对于中国长期实行的陆地和海空的严密封锁和禁运;第三,在武器和装备上的援助,改善了中国抗战武器落后和匮乏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党的作战能力,扭转了正面战场数度出现的危局;第四,苏联和美国先后派遣援华抗日的苏联航空志愿队和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以及其他人员,补充了中国战场各类专业技术和参谋人员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了中国军队的素质和抗日作战的能力;第五,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对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发起猛攻,在极短的时间内歼灭了日军67.8万人,加速了日本败降的进程。

世界其他各反法西斯战场在二战的中后期相互支援与配合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总的来看,由于反法西斯同盟国抓住反法西斯这一主要矛盾,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一旗帜下团结起来,政治上互相协商,经济上互相援助,军事上互相配合,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整体力量,从而在打破法西斯侵略集团各个击破的阴谋,迫使其陷入两线作战窘境,最终彻底埋葬法西斯集团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政治上互相协商。同盟国特别是苏美英三大国,由于社会制度、内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越到战争接近胜利就越尖锐。但是,各方为了实现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而求同存异,通过书信往来、召开会议,特别是首脑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诸如:关于解决次要矛盾服从解决主要矛盾而确定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先欧后亚“的方针,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实现东西夹击德国法西斯的协议,以及美国对其他反法西斯诸国实行租借法援助的协议等。所有这些协议的贯彻执行,为同盟国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经济上互相援助。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在战争中后期,起了反法西斯诸国兵工厂的作用。为了援助盟国,美国将“租借法案”扩大到38个国家,成为美国与盟国联合的重要纽带和渠道。二战中美国按“租借法案”共支出500亿美元购买军用物资援助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各受援国也以大量战略物资、军事设施和人力资源支援了美国,保障了美国的安全。据统计,1941-1945年间,中国向美国购买、租赁飞机共1394架。1941年4月至1945年8月,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总额达8.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也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同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仅向美国就提供了7.4785亿美元的桐油、锡矿和钨矿等重要战略物资。

军事上相互配合。这种配合主要体现在战略方面:一是各反法西斯战场按照分工完成各自的作战任务,为从总体上打败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尽心尽力。二是根据战局的发展和战略指导的需要,加强有关战场重点配合,以达成主要的战略目标。如为保证“先欧后亚”大战略方针的顺利实施,中国战场以巨大牺牲坚持长期抗日而进行的对欧洲战场的配合;欧洲第二战场与苏德战场的配合等。三是在一个战场范围内多国部队进行联合作战,如中缅印战场同盟国对日作战、美英盟军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实施的诺曼底登陆作战、苏美英军队进行的攻克柏林作战等。四是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基地、作战情报、营救伤病员等方面的相互支援与配合。例如,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前夕,中国向苏联统帅部大本营提供了精确无误的重要战略情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向美国提供了重要战略情报;1942年4月起,中国先后向美国盟军提供了诸如昆明、沾益、成都、梁山、桂林、衡阳、重庆、衢州、丽水等重要机场,以轰炸沿海日军船只和日本东京及其附近的战略目标,从而使日本通往南太平洋上的海上运输和本土遭受了重型轰炸机的空袭,直接支援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对日作战;为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相互提供军事情报而建立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为中美共同打击日寇发挥了重要作用;等等。

正是由于反法西斯同盟国历经大战初期的挫折失利后,进一步认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牢牢地抓住反法西斯这一主要矛盾不放,建立起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诸多领域相互支援与配合,才得以战胜共同的凶恶敌人德意日法西斯,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