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地位与作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举国隆重纪念的庄严时刻,必须重温史实,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在中国全面持久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坚持持久战,是对抗战规律的精辟认识和理性态度;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游击战,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基本战略

抗战爆发时中国是农业国,日本是亚洲唯一的近代工业化国家,是当时世界上六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列强之一。中国“弱而大”,日本“小而强”,两国发展阶段的“代差”,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独立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只要全民族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够极大地打击、消耗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早在抗战之初的1938年5月,毛泽东就发表了《论持久战》,精辟地分析了敌我情势,驳斥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荒谬观点。文章提出,“持久战”是中国抗战的必然规律,在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后,中国最终将取得决定性胜利。八年抗战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毛泽东论断的正确性。

坚持持久抗战,仅靠正面战场阵地战的死打硬拼,是行不通的,必须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在战争初期,日军占地甚广,但其毕竟是小国,兵力不足。开辟敌后战场,以广泛的游击战争打击消耗敌人,与其形成战略上的长期对峙,就成为必须和可能。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总结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在广大敌占区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争,将敌人的后方变成前线,使其在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显然,敌后游击战不是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辅助;也不仅是停留在战役、战术层面;更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这是坚持对日作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战略问题。

 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才能开辟敌后根据地,并坚持持久游击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游击战争已经成为对日作战的基本战略和战法。抗战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没有根据地的游击战争,是不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而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必须发动群众,建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能做到。七七事变爆发不久,红军接受改编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出师敌后战场。短短两年左右时间,仅在华北,就建立起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大片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取得了平型关、神头岭、响堂铺、反六路围攻、反九路围攻等重大胜利。面对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报复和扫荡,八路军、新四军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方针,一方面广泛发动群众、坚定民众的抗战信心,一方面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并尽可能改善民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使自己在敌后迅速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性质,决定了军队能够动员民众并与民众打成一片。日本侵略者哀叹,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不一样,他们军民不分,就像赤豆埋在红沙土里,而且几乎没有逃兵,这非常可怕。反观国民党当局,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也认识到了共产党领导游击战的威力并试图效仿。1938年11月,国民党邀请共产党在南岳共同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中央随即派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等一批中共教官参加筹建和教学工作。但由于国民党军队严重腐败而脱离群众,所进行的各种敌后游击战尝试都收效甚微,最终均告失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