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良土壤,改造低产田。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壤改良和低产田的改造,逐步提高低产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应当总结和推广已有的除涝治碱的经验,普遍地开展除涝治碱工作。今后各地在进行水利建设的时候,必须有灌有排,防止土壤盐碱化。
山区和丘陵地区,应当采取筑埂、垒堰等办法,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逐步地把坡耕地改造成为梯田。
在经常发生风沙灾害的地区,要积极造林种草,防风固沙,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带。
四、选育、繁殖和推广优良品种。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继续加强选育、繁殖和推广良种的工作,使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以及棉花和其他主要经济作物,基本上做到普及良种。应当在最近两三年内完成种子纯化的工作。已经推广的良种,必须加强选种留种工作,防止退化。退化了的,要有计划地复壮更新。
选育、繁殖优良种子的工作,继续实行“四自一辅”的方针,即由生产队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国家调剂,引进外来良种。生产队和国营农场,都应当切实做好选种留种工作,逐步建立种子田。各县的示范繁殖场,必须切实做好良种的选育试验和繁殖工作。
各地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要不断地选育和提供新的适应各地不同条件的良种。
对于从国外引进的各种种子、苗木,必须加强管理,积极进行试种;试种成功的,就应当在适宜的地区,有计划地繁殖推广。
不论牧业区或者农业区,都应当积极选育、繁殖和推广良种牧畜和良种家禽。
五、因地制宜地改进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
各地区应当总结群众的经验,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水利、肥料、种子等各种技术条件,积极地因地制宜地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所有这类改革,都要经过试验,成功以后再推广。
应当适当地扩大复种面积,合理地进行密植,实行轮作倒茬和间种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土壤越种越肥。
六、加强植物动物的保护和检疫工作。
现在已经找到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除虫药剂的虫害,例如蝗虫、水稻螟虫、玉米螟虫、小麦吸浆虫、棉花红蜘蛛等等,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把它们的为害程度压缩到最小限度,把受害的植株率降低到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低水平以下。某些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办法和药剂的植物病害,特别是危险病害,科学研究机关应当特别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工作,力争在较短时期内研究出一定的成果来。
应当保护益鸟、益虫、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还要从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等方面,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积极发展农药和施药器械的生产,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且改进供应工作,减少经营费用,以利推广。同时,要加强使用农药的技术指导,保证安全有效。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应当认真做好对动物、特别是耕畜的检疫工作,切实加强对外对内的检疫机构,建立和健全检疫制度。
七、发展改良农具和农业机械。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在发展机械化农具的同时,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不断补充和更新各种旧式中小型农具。
初步考虑,五年内增加排灌机械四百万到四百五十万马力,一九七零年达到一千零五十万马力。五年内增加拖拉机十万标准台左右,一九七○年达到二十万标准台;增加农用载重汽车二万到三万辆,一九七零年达到三万到四万辆,增加胶轮大车八十八万辆,增加胶轮手推车一千二百万辆。农产品的脱粒机械和加工机械,尽可能满足需要。拖拉机的使用,应当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适宜于机耕的农田为重点。
农村电力的使用,应当以排灌、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用电为主,适当照顾农民生活用电。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应当调整和充实农业机械修理网,增加修理能力,增加储油设备。
目前许多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在地区之间差距很大。例如每标准台拖拉机的年作业量,高的达八千亩,低的只有二千亩左右。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切实把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管好、用好,提高利用率,并且要尽可能地做到综合利用。
八、加强科学实验。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大力开展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一切农业生产的新的技术措施,都应当进行科学实验,成功以后,再行推广。
应当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有条件的人民公社,可以建立社、队自办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或者技术指导小组。
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应当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大部分的研究力量,应当用于当前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课题的研究,特别是用于解决稳产高产农田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对于计划建设的稳产高产农田,应当组织有关的科学技术专家,逐片地组成专家组,进行研究,具体制订各片的水利建设规划和增产技术措施方案。
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的工作要同农民群众的科学实验活动相结合。必须认真地总结各地农民群众的增产经验,特别是高产典型的经验,指导农民的科学实验活动。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农民种试验田、样板田的活动。
农村干部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干部,都要坚持种试验田,积极参加科学实验活动。
各级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尽可能地给科学研究工作以有力的支持,发挥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必需的物质技术设备和经费,应当列入国家计划,切实予以保证。
九、积极培养和合理使用技术力量。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继续办好高等和中等的农、林、水利等院校,有计划地组织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和技术工人下乡参加工作。还应当采取办中等农业技术学校、业余技术学校、农业中学和训练班等办法,对农村现有知识青年进行技术训练。对于参加农业生产的城市知识青年。在下乡以前,也应当进行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技术的教育。在下乡以后,应当三、五人安置在一个生产单位,以利于使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安心地参加生产劳动。
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应当合理使用,做到学用结合,人尽其材。应当从各级农、林、水利等部门和科学研究机关,抽调一批大专学校毕业的技术干部,充实基层。今后农、林、水利的大专学校毕业生,一般都应当分配到基层去,到社、队去,到生产实践中去。科学研究机关和各级农、林、水利等部门需要补充的技术干部,一般不从新毕业的学生中挑选,而从已经在基层、在生产实践中锻炼过两年以上的、工作有成绩的大专毕业生中挑选。
(六)促进农业发展的几项主要经济措施
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农业生产、建设任务,需要采取一些正确的经济措施。初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关于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部门要在国家计划的统一安排下,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努力增加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特别是增产化学肥料和排灌机械。
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一定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定要做到产品对路,机具配套,质量优良,价格低廉,供应及时。化工部门、农业机械部门和机械部门,应当积极研究、试验和试制适合我国农业需要的新产品。地方机械部门,应当把主要力量用于生产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机械,特别是田间作业机具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具体的技术政策。国家科委和地方各级科委,应当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农业机械部门、机械部门、化工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的科学技术专家,认真地研究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耕作习惯的具体特点,切切实实地把农业现代化的一套技术政策和具体规划方案搞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