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剂(3)

让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剂(3)

推行学徒制要破解剃头挑子一头热

学徒制是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学徒制以职业实践为中心,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目前,各国普遍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学徒制有利于锻造技能大师。学徒制要求工学衔接,有利于“产销对路”。学产结合、学工结合、学用结合,我们喊了多少年,一直结合得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企校联手就解决了按需培养的问题。将技能教育纳入高校教育,切实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对接”,等于为批量锻造技能大师打通了经脉。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与学校“联姻唱戏”,构建双向选择的“大超市”,是学院走向市场与企业接轨的重要桥梁。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形成企业培训、引厂入校、订单培养、科研合作与开发、顶岗实习、聘任客座教授与兼课教师等校企合作方式,才能使学徒制落地发威。

据多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对这种模式,企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岗位对接和课程设置方面给予了各种支持,但学生和家长的反应较为平淡,积极性并不高。这说明,推行学徒制仍然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

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支撑。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需尽快完善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支撑。

架设职普转换通道,更利于人才成长。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这种互通有无的办学方向,扩大了学生选专业、转专业的自主权,对培养对象调整完善人生规划,以达到至善至美十分有利。

发展学徒制职教,政策红利是关键因素。针对社会观念的制约,规范清理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政策,不仅是一个就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影响职教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无论公考还是事业编招录,通过专业设置对职教毕业生人为设置诸多歧视性门槛,这也是职教热不起来的原因。推行学徒制,用好就业的指挥棒是决定性的一步棋。

【启示与思考】

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是个舶来品,源于欧洲工业强国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其最鲜明的特色,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携手传授,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反复操作之下,学徒不仅“会”操作,在学习中理解掌握实际操作的意义和价值,更具意义的是,学徒通过观察师傅工作,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职业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多年来,为适应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人才需求,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目共睹,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校企融合不够深入、职业院校单兵作战、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更制约了学生的终身职业成长。因此,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弥补这一缺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试点现代学徒制,国家从制度架构的层面,理顺技能人才培养流程中的权责关系,通过明确责任,让学校与企业知道各自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承担的义务;通过明晰权利,让校企双方知道各自能够支配哪些资源。这些有助于从根本上调动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积极性。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实际情况来看,距离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实际、放眼长远,充分激发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产教融合的环境。

将现代学徒制度同学历教育相结合必须成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积极打破职业教育学历不高于专科的瓶颈,让职业教育实现同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同步对接。打破职业教育的学历瓶颈,就是让这些现代学徒成为技术工人的同时,能够获取更高学历,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正常流动,技术工人也能够成为国家公务员、高级科研人员、某领域的专家学者等。推进现代学徒制度不能将目光局限于培养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上,必须打破人才成长流动的壁垒,必须着眼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上,必须打破职业教育的学历瓶颈,让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具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