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对国际法治与文明的贡献

中国抗战对国际法治与文明的贡献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不是为了渲染民族仇恨,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过去的战争,是为了将来的和平。而这种和平,不仅仅取决于人类正义与丑恶力量的对比,还取决于一套公道、正义的国际秩序、法治与机制。牛津大学中国现代历史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在其《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指出,70年前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的巨大牺牲与做出的卓绝贡献,并没有得到西方世界的充分认可,也没有转化为战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资本;但无论如何,这段历史已经永远铭刻青史,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也清晰可鉴。然而,这并不是中国所做出贡献的全部,二战前后,我们为实现人类永葆和平的理想,为建立一套公道、正义的国际秩序、法治与机制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国内,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之外的法治与文明贡献,同样值得做出更细致的梳理。

一、重塑秩序:从联合国家宣言到联合国宪章

实际上,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中就处于不断被边缘化的境遇。政府无能、国家孱弱、经济凋敝、社会失序,在国际社会中,一直处于被欺侮、被压迫、被侵略、被掠夺的地位。而且,中国的悲惨故事也从未引起西方主流社会的关注和兴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余年间,中国基本上是孤军奋战,以一己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肆虐,付出了巨大的血泪牺牲。但中华民族不气馁、不放弃的坚韧与永不屈服的精神,不仅给了身处法西斯肆虐之中的全世界人民以鼓舞和信心,也让西方国家看到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实力与潜力,以及与中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的意义与价值。

早在1941年6月12日,英联邦国家就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在伦敦签署同盟国宣言;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战争,两国首脑于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并于次日公布。9月,在伦敦召开了讨论大西洋宪章的同盟国会议,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参与,《大西洋宪章》成为这些国家抗击法西斯的纲领。9月24日,苏联宣布接受《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9月29日—10月1日,美英苏在莫斯科举行三国会议,讨论美英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分配问题。然而,在这些协调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国际议程中,没有中国的参与,也没有人关注中国。

但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变”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际形势巨变。美国正式参战,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1942年1月1日,包括美英苏中在内的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接受和同意《大西洋宪章》所载宗旨和原则作为参战的共同纲领。但这个宣言的签署却有所不同,根据罗斯福的设想,1月1日先由美英苏中四国签字,这四国成为“四警察”,负有维持战后世界格局的责任;1月2日,再由其他22国按照字母顺序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参与重要国际议程,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此后,1943年11月22日—26日的开罗会议及随后于12月1日发表的《开罗宣言》,以及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意志和利益。

而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联合国的成立及中国在其中的贡献。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声明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8月-10月,苏美英三国和中英美三国代表先后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提出了组织联合国的方案,并拟定出《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1945年4月25日,包括中国在内的50余国代表开始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从4月到6月,历时两个月,50多个国家对《联合国宪章》进行了充分讨论,并于6月25日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正式生效。中国不仅是联合国会员国,还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