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开展“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大学习大讨论,这是党员领导干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内容。再次学习、体会“讲诚信”的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求,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基础,对于加速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发表半年之后,又在2014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新要求。诚信贯穿于“三严三实”所有环节,其中哪个环节都必须以诚信作支撑。可以说,“三严三实”的根本在于诚信。
诚信是领导干部修身之基
做官先做人,为政必修身。诚信是党员领导干部修身的基础,也是廉洁从政的前提。首先,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内心忠诚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动摇,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会失守,思想品格就会异化,政治本色就会消退。其次,要从内心忠诚于党和国家及其事业。对党和国家不忠诚,将是对伟大事业的背叛。再次,要从内心忠诚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产党人修身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私利。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诚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理念,将其融入修身养性、党性锻炼、实现宗旨的全过程,形成强大的“严以修身”、实现理想的精神动力。
诚信是领导干部用权之道
党员领导干部是负责一方党务、政务,行使组织、行政权力的“指挥官”。他们既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领导者,又是“四个全面”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者和落实者。领导干部如果缺乏诚信,不仅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失去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有效性,而且更有可能严重扰乱和破坏 “四个全面”的进程。
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行使权力、运用权力必须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为小团体、家庭及个人谋利益的手段,对党不忠诚守信、对人民不忠诚守信;对党组织承诺的事情不兑现,对人民承诺的事情不兑现;为官不作为或乱作为,甚至滥用职权、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职务犯罪;权利、权钱、权色交易,以权腐败等,都是行不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诚信作为用权之道、为政之要,做到立党为公、权为民用。
诚信是领导干部律己之源
“严以律己”是党员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的集中表现,而诚信则是领导干部律己之源。领导干部在律己方面的诚信,一是表现在“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不仅不放松自己,反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组织纪律,更加自觉地践行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更加注重自己的党性修养和行动修为。二是表现在“内省”,即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时自我纠正错误。 “内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不自觉或自觉性不强的人,很难做到“内省”。领导干部要做到“内省”,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必须时刻检查自己,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必须增强自我批评的自觉性,不断改正错误。三是表现在“潜学”,即自觉地进行学习,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以及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增强自己的诚信度和诚信能力。
诚信是领导干部谋事之要
古人云,“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惧,就是细心谨慎、求真务实、忠于职守;忽,就是假话、大话、空话忽悠,欺诈失信,弄虚作假。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专心致志、求真务实、信守承诺,谋事干事才能成功。“虚头巴脑”干不了事,好大喜功干不成事,弄虚作假只能坏事。唯有以诚实的态度、守信的行为去谋事干事,既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既有远大目标,又不光说不做,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事情才能一桩一桩干出来,业绩才能一点一滴聚起来。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谋事干事中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想办法、拿主意,从实际出发,全力谋划切合实际、顺应发展和民意的“惠民工程”,绝不能搞不切合实际、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绝不能追求标新立异、徒有虚名的“轰动效应”,以诚信的态度,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诚信是领导干部创业之魂
创业的关键在于真抓实干、诚实守信,来不得半点虚假。再好的理论,不付诸实践,也只能是空谈,既误国又害民。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不懈的奋斗,用心血和汗水灌注,把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行为与实效,才有说服力,才能说服人。在创业过程中,一些成功者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可以不说,但不可以不干,更不可以只说不干;干一寸胜过说一尺;不干,说得再好,也是假的、空的、虚的。
现在,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业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把诚信贯穿创业的始终,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牢固树立艰苦创业、奋斗兴业的精神,以诚实守信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多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多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多干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项目,自觉把责任转化为行动,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心想事、激情干事,真正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扎扎实实的行动,变成具体的项目和惠民的实事。
诚信是领导干部做人之本
诚信是任何一个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人若不讲诚信,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什么事也办不成。在人们忧虑于 “诚信危机”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诚信”、“做人要实”,就是要让社会回归到诚实守信的正常轨道上来,形成以诚相待、相互信任的良好社会环境和风气。
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为人处世必须讲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讲真话、办实事;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要敢于承担责任;对承诺的事情,必须如期兑现。而且必须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圈里圈外一个样,诚诚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官、明明白白做事、公公正正处世。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不仅把诚信提升到了事关领导干部党性修养、道德标准、政治操守、职业价值的高度,而且提升到了事关党委和政府公信力、感召力和向心力,事关整个干部队伍整体形象,事关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道德风尚引领的高度,更提升到决定党群、政民关系走向,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讲诚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理解“讲诚信”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主要要求和努力方向,切实把诚信作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法治意识、价值意识,促进整个干部队伍的诚信建设,以整个干部队伍的诚信推动党务诚信、政务诚信、司法公信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为更好地践行“三严三实”,建设“诚信中国”,进而实现建设世界人才强国和经济强国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辽宁省政府参事、研究员,中国人才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