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审视中国经济新动力源(3)

全方位审视中国经济新动力源(3)

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和内涵增长的动力

在金融政策上,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优化信贷结构,通过正向激励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为稳定经济增长、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就业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发挥金融、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在科技政策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推动大多数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完善科技立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金融和科技是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有了金融政策和科技政策的改革,随着这些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的到位和落地,中国经济发展就有了金融支持和内涵增长的动力。

外交政策的新举措为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国际空间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建立在“亲、诚、惠、容”新政策措施基础上的周边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如“一带一路”,“互连互通”,惠及周边,又启动了新的发展要素。尤其是“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