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 (3)

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 (3)

摘要: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提出来的重要思想。中国梦关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我们面临的任务、目标、使命、责任、挑战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革命的逻辑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民的主体性问题。马克思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我们可以再延伸一下:虽然不能随心所欲,但历史确实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中国道路”是中国人自己走出来的。我们一开始也是要靠技术、实业、教育救国,但都没有走通。最后不得不先从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国家政权。实现这一愿望,离开亿万普通民众的参与,只靠少数精英是不可能的。中国人的大多数在农村,主体是农民。但是,农民在旧时代不仅是一盘散沙,甚至没有文化,更没有政治意识。所以要组织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农民革命、农村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摸索出来的。

从井冈山道路到延安道路,群众路线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认识路线(我们的一切知识无不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也是政治路线(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还是组织路线(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当然也是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概括成一点:人民——在中国首先就是普通农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

今天的中国与那个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历史进步了,时代发展了,农民正在减少,城市正在扩大,知识、文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了人们尤其是青年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组成部分。但是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人民,特别是普通群众,即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经济生产中的一个“要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份子”,更是创造财富和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是创新与改革的主要动力,是我们的社会往哪里走、怎样走的依靠力量。

但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是自发形成的,还需要文化自觉。文化不只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到了晚年一再讲意识形态的反作用问题,后来意大利革命家葛兰西又进一步提出了文化领导权问题。只有经济进步,还不足以创造新社会;只有政治革命,即便实现了民族独立,也不能长期保证其地位。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如果不解决文化领导权,我们所做的一切在西方看来就是缺乏话语权和所谓的正当性。

按照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势,再有20到30年,中国将更加具有世界影响力。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战略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继续努力、长期奋斗。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乃至科技、军事实力,都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实、做强。同时,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方面,除了解决好人们普遍关心的养老、医疗、教育问题外,整个社会治理结构(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城市与乡村、汉民族为主的地带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国家建设(国防、司法、审计、税收等)也要跟上,并且要不断完善。此外,还要重视文化领导权、话语权、正当性问题。

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复古、复旧,更不能放弃、缴械,而是要建立文化自觉。马克思讲,工人要由自在变成自为的阶级。这里讲的自为,就是要有自我意识、阶级意识,也就是文化自觉。中国道路的一个奇迹就是把曾经是一盘散沙的贫苦农民组织成了自觉的革命战士。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就是要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自觉的中国人。任何一个事物,如果它跨越的时间越长,覆盖的空间越大,涉及的个体越多,那么它所包含的普遍性很可能就会越强。用这样一个观点来看中国道路,它仅仅是个特例,还是更具有普遍性,就应该很清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应该更坚定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