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师德考核评价的专业性

如何保障师德考核评价的专业性

 

 

师德,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师德考核能否顺利推行,与具体考核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当前师德考核的制度建设主要论题涉及六个方面:高尚师德是否还需要提倡;如何保障师德考核的专业性;如何保障教师的权利;师德考核能不能完全客观化;师德和名利是否矛盾;如何确保师德考核的顺利推行。

高尚的师德是否还需要提倡

诸多学者认为,高标准的道德只是一种理想的期许,对现实的师德提升没有益处,反而带来种种的消极影响。这样的批评主要是针对人为拔高的、乃至于把教师变成神人的道德标准,但是并不代表教师道德相对于其他职业主体有较高的要求。

在所有社会职业之中,教师的道德是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诸如王承绪、潘懋元、顾明远、黄济、李吉林、斯霞和鲁洁诸位先生,读他们学生对先生的回忆文章,就不难发现诸位先生的高风亮节。蜡烛、春蚕、牺牲、奉献等所谓神圣的词语,用在这些先生身上确实非常贴切。我们可以用常人、职业人等为理由,主张不要用主观性、个体性和情境性极强的高标准道德来考核大多数普通教师,但是不能否认高尚的师德的客观存在,教师职业需要较高层次的道德标准,而不能简单地以教师也是普通人为由,将师德考核标准“侏儒化”。

保障师德考核评价的专业性

师德虽然与其他职业道德有着共同性,但也有着特殊性和专业性的一面。

一是师德规范的专业性。因为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师德考核要注意教育伦理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其他社会组织的规范。二是师德规范编制和考核的专业性。师德规范要由充分的专业伦理基础和理论依据,应该要专业的教师组织和协会加以编制;师德考核也应该由懂教育规律,有一定教育修养的人员,根据公平合理的程序,来进行考核,不能被社会的不良舆论,网络的道德审判任意牵引。师德考核应在明确教师应该承担责任的同时,对不符合教育实际,似是而非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进行有力回击,对教师毫无理性的道德评判敢于说“不”。

 师德考核如何保障教师权利

师德考核该如何保障教师的权利?有的高校师德考核的指标,混淆了教师的个人道德与职业道德,侵犯了教师的基本权利。比如,为了避免教师对学生的侵害,做到学业成绩评价的客观公正,有的高校规定教师不准与学生谈恋爱。如果从法律的角度看,则是侵犯了教师的婚姻自由权。

师德考核也要防止对教学和学术自由的侵害。有的高校认为教师播放视频就是不认真备课,严格规定教师课堂上不能播放视频,否则就是教学事故,师德考核要被扣分。为了防止教师考试放水,不顾及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的特点,简单实行教考分离,最后使高等教育演化成为应试教育。这是对教师教学自主权的侵害。

师德考核的指标和程序要公正公平。在师德考核制度制定的时候,要吸收广大教师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同。师德考核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是师德考核部门与教师的双向“契约。”没能得到广大教师认同的师德指标和考核制度,无论多么完美华丽,最终都可能成为摆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