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维方式变革(5)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维方式变革(5)

加快发展都市智慧农业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未来一个时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速向农业领域渗透,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和拓展,都市智慧农业的发展将进入加速期,将成为农业现代的制高点,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展望未来,发展智慧农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智慧农业概念的提出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内在需求相吻合,既是历史机遇的巧合,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智慧农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不是概念的炒作。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拐点上,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农业管理数字化、农业服务精准化是必然发展趋势。一定要牢牢抓住“互联网+”战略机遇,深入推动互联网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融合。

科学谋划,分步推进。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第二个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每一个阶段大概需要20~30年的时间。当前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有21个年头,进入农业不过10年左右,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终端作为新基础设施被广泛安装才刚刚开始。因此,从现在开始大概到2025年都是智慧农业的培育阶段,智慧农业的成熟和蓬勃发展大概还需要20~25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到2050年,智慧农业将完全进入成熟期。因此,推进智慧农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科学谋划,分步推进,切忌好高骛远。

当前推进都市智慧农业需要政府引导。智慧农业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具有基础薄弱、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广和公益性强的特点,在当前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市场化运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公益性行业专项支持。建议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按照“发展急需、技术成熟、示范效益好”的原则,实施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智慧都市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都市智慧农业跨越式发展。

完善政策法规,优化都市智慧农业发展环境。研究制定都市智慧农业建设相关标准。加强都市智慧农业的法规建设,使智慧农业建设法制化,在信息发布、共享、保密、可靠性以及信息市场规则上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都市智慧农业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标准和办法,推动都市智慧农业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进程中,应统筹规划、研究制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示范,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以提高软实力。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都市智慧农业发展战略规划。都市智慧农业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只有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智慧农业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都市智慧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对智慧农业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省市分类指导的智慧型都市农业发展格局。

设立专项资金,推进都市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在全国层面设立都市智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将都市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经费纳入财政资金预算,明确资金使用时各区县的财政配套比例,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各省市应从实际出发,争取资金支持,并按比例配套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部署、系统改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等,以保持智慧农业建设进度与全国协调一致。

完善体制机制,推进都市智慧农业建设市场化。政府部门应强化对都市智慧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以政策杠杆撬动效益农业。建立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营的参与机制,将国家公益性补贴和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完善多元投融资渠道机制。可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开辟农业市场、降低涉农金融信贷门槛、设立科技投资风险基金、试行农业数据与服务资源的有偿交易等方式,弥补政府供给主体的功能缺陷,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加强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政府管理人员对智慧农业的认识。政府作为智慧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其管理人员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对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强化管理者对智慧农业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切实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利用广播、电视、科技大集等形式面向公众进行宣传,推广利用智慧农业应用的典型案例,使公众了解智慧农业的优势,认识到智慧农业的重要性,将潜在的用户转变为现实的用户。组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利用高素质信息专业人才在智慧农业生产、消费的第一线引导和帮助公众,提高社会大众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日常生活的意识。

(李道亮,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主要著作有《农业物联网导论》《集约化水产养殖数字化集成系统》《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农业》《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与预警技术》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