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两个层面(2)

依法治国的两个层面(2)

法治只有与民主、道德等多种因素、手段和资源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良法善治

法律并不是唯一的治理手段,严存生认为,把法治理解为一种政治体制,既坚持法律至上但又不法律唯一,这有助于克服对法治的片面理解。法治并不具有排他性,法治只有与民主、道德等多种因素、手段和资源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良法善治。严存生所谓的政治体制实质上就是国家治理体系,是法与国家和权力交互作用的结果,其核心是以控权为重点的政治权力结构。任何政治体制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必须在回应现实挑战、解决矛盾问题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王绍光认为,“从政道的视角看,不管是什么政体,它们都面临着种种挑战,其中相当多的挑战是类似的,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治国之道,很难说这个政体优于那个政体。”王绍光所谓的政道,实质上就是政治价值与政治体制的结合。仅有法律制度并不足以构成法治,法治是建立在本土政治资源之上的政道、治道的实践形态,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自身传统与移植借鉴、长远发展与回应当下的结合。国家治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缘法而治体现在国家治理各个环节,既要协调利益、化解冲突,又要有效管理公共资源、保障公民权利,这其中既要树立法律权威、尊重规则,又要动员多元治理主体,运用各种治理手段、调动多个层面治理资源进行国家和社会治理,共同实现良法善治、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等治理目标。法治并不等同于法律人之治,法治是人民的事业,而不是少数精英的圈子活动。法律人是推动人民参与法治事业的中介,而不能够包揽和替代人民参与法治,不应该仅仅是谙熟法条者,而应该是深解法理者,更应该是有高尚的社会理想和道德情操者。

法治既要规范社会行为,又要引领社会价值,这就需要从观念和体制两个层面来实现

作为政治体制的法治既是政治权力的运行体系,也是法治观念的支撑体系。法律要得到普遍遵循,必须要在全民中形成一种观念自觉、价值自觉。只有在法律的引领下,人们才能够过一种正义生活、理性生活。国家只有依照法律治理,才能合乎人的本性和国家需要。法在本质上是一种集体决定,其天性就是反对个人擅断,这不但对于塑造民主宽和的社会氛围有益,而且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国家的理性和素养。正如詹姆斯·哈林顿所言,法律是一个良好国家必备的心灵素养,尊重法律权威与尊重公民权利和利益是一致的。

“律令者,政事之经,万机之纬。”法治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的正当性和有效性,而国家治理体系决定着法治的系统性和稳定性。法律不仅是社会控制的工具,而且也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理想的重要路径,既是一个规则体系,又是一个价值体系。因此,法治既要规范社会行为,又要引领社会价值,这就需要从观念和体制两个层面实现法治的价值和目标,使法治成为适应中国国情、足以应对现代社会复杂性的有效制度形式和生活方式。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