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力新型国际货币体系(2)

“一带一路”助力新型国际货币体系(2)

人民币国际化应摆脱“对抗性思维”束缚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失衡长期积累所引发的后果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版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影响力日增。反映在货币金融领域,就是二战以来形成的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都面临深刻的调整。人民币不断走向国际化,并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则是大多数国家与中国经济紧密挂钩,借以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的现实需要。包括英、法、德、意、俄、印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纷纷申请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会员国,“一带一路”战略得到许多国家的呼应,恰恰说明人民币提高国际化程度,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有着日趋强烈的海外需求。

然而,这并不代表人民币可以取代美元在当今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其一,迄今为止,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仍以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人民币尚不能如美元一样自由兑换和交易。其二,美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组合比例在60%以上,全球主要央行和大多数国家仍将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和外汇资产。其三,建构在美元体系基础上的两大世界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在世界金融治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美国仍在其中占绝对话语权。其四,美国相对实力虽有所下降,但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主要领域的实力仍雄居全球之冠,美国的话语权和主导力量仍在今天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举足轻重。可见,人民币与美元差距明显,运用“对抗性思维”挑战并取而代之并不现实。

从另一个侧面看,人民币的国际化乃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也是世界经济的“利好”,人民币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去挑战或取代某个国际储备货币。表面上看,人民币地位的提高可能会挤压美元等其他货币的空间,削弱其影响力。但客观地说,这根源于主要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而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恰恰可以弥补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缺乏代表性这样一种不足。这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并最终发挥中国经济影响力,以帮助世界经济真正实现复苏大有裨益。在货币问题上,应摆脱“对抗性思维”束缚,合作和互利才是主流。毕竟,一个稳定的、健康的国际货币体系才是世界经济的福音,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终究也只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在战略层面上有利于世界经济,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金融的稳定并不矛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