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与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多样性与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值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之际,新华社又全文发布了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意见》和《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是党中央根据当下中国文化、文艺发展所面临的时代使命和现实语境,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所做出的纲领性、战略性部署。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不断深入,市场、资本、商业等要素在文艺领域大幅介入和渗透,各种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普及,我国的文艺发展状况变得更为复杂,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生产格局、文艺传播方式、人民的文化需求、审美习惯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多样化发展的趋向更为明显。在当下中国语境中,正确把握文艺发展的多样化趋向与规律,处理好多样化与主旋律之间的复杂关系,认清多样化与多元化、自由化之间的根本区别,不仅有助于解决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文艺方向问题、文艺为什么人服务问题、文艺如何满足国际交流需要问题,而且对于应对文艺领域大量涌现的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现象、网络文艺现象,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体而言,当前我国文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文艺类型的多样化。当前,我国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在多样化的文艺格局中,不仅存在着居于主流地位的“主旋律文艺”,亦有位居边缘的“非主流文艺”和作为主旋律对立面的“反主流文艺”。“主旋律文艺”在政策鼓励的大背景下,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以先锋艺术、地下电影、另类文学等形式出现的“非主流文艺”,尽管位置边缘,但旗帜鲜明、个性十足,表现亦十分活跃。处于主流文艺对立面、以否定姿态出现的“反主流文艺”近年也屡屡可见:部分作品价值观扭曲,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肆意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英雄,过度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有的作品娱乐至上、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突出展示人类的动物本能和原始欲望;有些更是胡乱编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出了一些文化“垃圾”。这些“反主流文艺”,不仅无益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甚至可能摧毁我国长期以来在道德伦理、理想信念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多样化的文艺类型,在指导思想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具体策略方面,要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校准审美评判的“定盘星”,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敢于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表明态度,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明立场,坚决抵制“反主流文艺”带来的消极影响,确保文艺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二、文艺需求的多样化。古往今来,文艺一直担当着满足人民在认识、教育、休闲、审美等精神文化层面需求的功能。当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一些落后、消极的需求混杂其中,如部分人理想信念不坚定,致使一些反社会、反人性、反科学的腐朽思想乘虚而入;部分人难以适应急剧的社会变革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法正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阴暗面和局部丑恶现象,致使神秘主义、邪教、有神论思潮有所蔓延。尤其是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这些消极落后的需求更容易通过互联网“毫无禁忌”和“无所遮拦”的通畅得到无底线释放,发展到极端就会导致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谓的“失范”状态。由此,必须明辨不同性质的文艺需求,明确社会主义文艺应当服务于哪些层面的文化需求,以确保文艺不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就必须积极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战略。同时,文艺工作者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上下功夫,使外国受众通过欣赏中国文艺作品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