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同研究机制 激活地方新型“智”库

创新协同研究机制 激活地方新型“智”库

原题:协同才能激活地方新型“智”库

地方特色新型智库,既是地方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也是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方党委政府必须把握社科理论界思想库、智囊团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推动多元主体深度耦合、平台载体深度融合,创新协同研究机制,引导专家学者在良好的咨政生态中既讲“怎么看”,也讲“怎么办”,充分发挥咨政建言功能,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当好地方改革发展的“最强大脑”,真正成为新型“智”库。

1.创新“领导+专家”协同机制,处理好“谋”与“断”的关系。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必须正确处理好“谋”与“断”的关系。当前,或者因为强调“谋”的主体独立和客观效果,或者因为存在“断”的信息壁垒和价值误判,“谋”与“断”时常相互脱节。有些专家提出的对策建议或者“看起来很美,其实不管用”,或者“听起来很玄,其实不能用”,或者“议起来很对,其实不实用”。产生这些尴尬现象的深层原因,就在于“谋”与“断”各处一端,形成“两张皮”。提高咨政绩效,必须打破“谋”与“断”之间“无形的墙”,导入“领导+专家”协同机制,推动专家在与领导的良性互动中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以“良谋”助“善断”。一要推动领导与专家直接联系。充分整合社科理论资源,以咨政为纽带,建立领导联系专家制度。领导通过走访、座谈等途径,与专家沟通,增加了解,增进服务,增强外脑。专家围绕领导工作,通过调研、论证等形式,进行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献计领导决策。二要推动领导与专家工作衔接。导入领导点题、专家解题机制,定向招标或邀标,专家自主研究,评审组论证完善,以成果专报形式将专家撰写的“命题作文”,呈送领导参阅,实现决策需求与咨询供给“无缝对接”,为领导决策提供“定制服务”。三要推动领导与专家优势叠加。根据课题的研究背景、项目性质、目标任务,优化课题组成员结构,把专家的学术、理论优势与领导的政策、实践优势结合起来,组建混合型研究团队。领导与专家同向聚焦、切磋争鸣、平等讨论,协同推出现实性强、公信度高、影响力大的研究成果。

2.创新“官方+民间”协同机制,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咨政研究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和制约研究成效。地方社科联作为地方群团机构,是地方党委政府联系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科理论工作者之家”,要发挥“联”的优势,推动官方与民间在咨政研究中“分”得恰逢其时、“合”得恰到好处,提高“分”与“合”的时度效,优化咨政研究的组织形式。一是咨政信息互联互通。咨政信息完整准确及时是咨政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咨政信息通气制度、决策部门对智库咨询意见的回应反馈制度和学者采风制度,让对称的咨政信息在“官”与“民”之间双向传输,提高专家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最大限度地规避“盲人摸象”、“自说自话”等现象。二是课题立项聚合研究力量。地方社科联要把握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实施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通过招标委托、全程监管、后期资助等途径,组织专家学者快速反映,分进合击,提高研究主体的集群效应,为地方改革发展谋高招、献良策。三是学术组织合力攻关。地方高校往往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实力,又有地方实证研究特色。要依托地校融合发展框架,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专家学者为核心、以研究项目为抓手,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开展事关地方长远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围绕地方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地方社科类学会汇集许多既掌握理论政策,又了解地方实践的“土专家”,是蕴含咨政“富矿”的学术性社会组织。这些学会要强化学术功能和成果导向,通过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其研究机构共担课题、分工研讨等形式,发挥集成优势,协同推出地方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