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华社东京2005年6月22日电(记者吴谷丰)。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正宏22日再次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森冈当天上午在超党派“日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上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什么样的审判(值得疑问),战争是双方都作了坏事。只有战胜国正确,而战败国不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说,在被占领下(日本)实行了严厉的言论控制,被贴上了那场战争只有日本不好的标签。他还强烈要求小泉首相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当天通过了支持小泉首相继续参拜靖国神社的决议,并表示反对对甲级战犯进行分祭和建设新的追悼设施。来源:“日本政府高官再次否定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结果”。
中新网2005年6月22日电。据法新社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声称,他觉得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没有必要屈服于中国与韩国要其停止参拜的压力。“小泉声称不会屈服中韩要其停止参拜的压力”。
2005年6月27日,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赴塞班岛,为二战期间在该岛丧生的4万余名日军和1万余名平民“慰灵”,这将是二战结束60年来,日本天皇首次赴海外祭拜二战阵亡日军及平民。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天皇和皇后将在塞班岛访问两天,期间,二人将首先前往二战期间日军及日本平民拒降投海自尽的两处海边悬崖默哀,然后访问日本在塞班岛建设的“中部太平洋牺牲者之碑”,该碑纪念在塞班岛战役中丧生的所有军民。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亚洲各地建设了十余个这样的纪念碑。最后,日本明仁天皇及皇后还将访问专为在塞班岛阵亡的5000余名美军和1000余名在战争中丧生的岛民设置的纪念碑。报道说,这是日本天皇首次以“慰灵”,而不是以“友好亲善”为目的出访海外。日本天皇皇后曾于1995年二战结束50年之际在日本本土的广岛、长崎和冲绳进行“慰灵之旅”,而此次则将“慰灵之旅”延长到了海外。来源:“日本天皇今首赴海外塞班岛祭拜二战阵亡日军”。
[2]1868年起开始明治维新。政府“制定了一部以普鲁士德国的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对法制进行了改革”,并“从英国皇家海军请来的专家为日本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出谋划策,从普鲁士总参谋部请来的专家帮助他们实现陆军现代化。日本军官被派往西方国家的陆军和海军学院学习,尽管本国已建立起军火工业,但仍从国外购买现代化武器”。“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有着引人注目的政治义务,即实现国家‘富国强兵’的号召。对于日本人来说,经济实力和陆军实力是同步发展的”。详见[美]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251页。
[3] 关于《马关条约》第二款详细内容,参见: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290页。
[4]参见:“英日第一次同盟条约”,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353页。
[5] 参见:“英日第二次同盟条约”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355页。
[6] [美]孔华润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8页。
[7] 参见阎广耀、方生:《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第497-498页。
[8] 参见阎广耀、方生:《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第500-506页。
[9] “丘吉尔莫斯科访问停留八天。他草拟了一份势力范围图,递给斯大林。他以百分比法划分势力范围,譬如,英国可以获得百分之九十的希腊,苏联可以获得百分之九十的罗马尼亚和百分之七十的保加利亚;至于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则五五对分。斯大林当场二话不说,立即同意——不过莫洛托夫则追着和艾登交涉,削弱英国人的百分比,让苏联在每一个东欧国家所占的百分比都略占上风,只有匈牙利例外。”参见:[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67页。另外,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可参阅王绳祖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6卷(1939-1945),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333页。
[10]裘克安等译:《尼克松回忆录》(The Memoirs ofRichard Nixon),中文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675页。
[11] 对此拿破仑自己说得明白:“进入这片领土可使美国的地位永远屹立不摇,而我则为英国创造了一个迟早会挫其锋芒的海上对手。”转引自[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12] 王绳祖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2卷(1648-1814),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61页。
[13]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围绕联合国改革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协议会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2005年4月28日称,“美国强烈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表明美国支持日本“入常”的立场。美国对日本“入常”的态度曾经过几次变化。美国曾表示反对为联合国改革设时限,一度为日本“入常”泼了冷水,但此后,美国助理国务卿金·霍尔姆斯就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发表声明,不反对安南秘书长做出的九月底达成共识的建议,称这是美国政府的方针。
(。)
[14] “美国表示将在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站在日本一边”,
。
[15] “布什发誓要埋葬雅尔塔遗产,普京反驳历史修正观”,
。
[16] 这在1876年2月26日签定的《日韩江华条约》,1895年4月17日签定的《中日马关条约》,1905年11月17日签定的《日韩协约》,1902年1月30日签定的《第一次英日同盟条约》等文件中,均为首条条款。
[17] 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876页。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19] 日本和美国政府自1997年签订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来,日本就一直希望通过修改相关内容来实现自己新政治和军事企图。为这次修改,日本和美国进行了长时间的接触。1999年5月24日,日本政府通过了《自卫队法修正案》、《周边事态法案》和《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根据这三项法案,如日本周边地区发生武装冲突,日本自卫队就可以配合美军作战,向美军提供除作战现场之外的一切支援;自卫队的舰艇和战机可以自由派出日本,“救护”和“寻找”在国外的日本人,救护美军伤员并寻找美军失散人员;日本政府也能够随心所欲地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向美军提供各种后方援助。这为日本政府向海外派兵扫清了法律障碍。来源:“‘日美防卫’首提台海 遏制中国竟成共同战略”。
[20] “钓鱼岛列屿”提法出自鞠德源著:《钓鱼岛正名——钓鱼岛列屿的历史主权及国际法渊源》,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21] 台湾《中国时报》2003年10月26日报道,李登辉25日在为“李登辉学校”上课时表示,依照历史,钓鱼岛既不是台湾的,也不是大陆的。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是从1971年开始的,以前没有人说钓鱼岛是属于中国大陆或是台湾的,因为那一年大陆在海底发现了石油。他还批评台“行政院长”游锡堃指钓鱼岛属于台湾宜兰县,是不懂历史。
[22] “斯大林同志同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蒋经国的会谈记录(1945年12月30日21时)”,参见[俄]A . M . 列多夫斯基著,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23] 对此,连蒋介石也看得明白,1938年11月1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倭人气量短窄,事尚彻底,非死即生,决无对弱者中途妥协与让步之理。”转引自黄仁宇著:《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8页。
[24] 日本保守势力代言人的《读卖新闻》会长渡边恒雄:“小泉这个人不懂历史、哲学,不学习,没文化……因为无知,他才会说出‘参拜靖国神社有什么错?’这样傻乎乎的话。”张莉霞:“日媒体老总说小泉没文化”。
[25]“不妨大致地搁置历史”。
[26]“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
[27]“美总统布什攀登长城超越尼克松总统纪录”。
[28]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2005年9月9日播放的一个电视访问节目中说,他在联合国提出的美国入侵伊拉克理由的讲话是他个人历史上的一个“污点”。鲍威尔在2003年2月向联合国安理会发表的讲话中,强烈地提出了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他在讲话中提供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其中包括卫星拍摄的卡车。鲍威尔将这种卡车说成是伊拉克的移动生化武器实验室。美国在入侵伊拉克后,在伊拉克境内进行了搜寻,但并未找到任何核武器和生化武器。鲍威尔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采访中说,在我个人历史上,这是个“污点”。他说,“我是代表美国向全世界提出这一理由的人,这永远是我历史的一部分,那是令人痛心的,现在还感到痛心。”来源:“鲍威尔承认美国侵伊时曾经说谎 称之为历史污点”。
[29]来源:“布什发表第二份国家安全报告 视伊朗为最大威胁重申‘先发制人’战略”。
[30] 2004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第二轮辩论于当地时间10月8日晚举行,就在选情正酣之际,网上流传总统布什在首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中违反规定,配戴遥控收音装置,即场收听政治顾问罗夫的教路。学者指这项指控是今次大选最严重的阴谋论,并称这些传言反映今次大选已令美国民众严重分化。网上传言甚至声称,总统布什在较早时已开始利用这个出猫系统,让经常失言的布什可顺利化解即场演讲的难关。其中一项有力证据就是在布什于6月到法国参加诺曼第登陆日纪念活动时,美国有线新闻网络在布什演讲时似乎接收到另一个人的声音。来源:“惊人消息:布什总统辩论时作弊,被电视台和网民发现”,博讯2004年10月10日。
[31] 鲍威尔曾透露,早在2002年8月,他就针对这个问题提醒过布什总统:伊拉克问题的核心不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而是战争结束后如何重建国家。鲍威尔形象地用高脚杯作比喻。美军攻打伊拉克,取得胜利不成问题,伊拉克就像一个高脚杯,摔碎它很容易,问题是碎片如何收拾。来源:“鲍威尔辞职后首次开腔 承认与拉姆斯菲尔德不和”。
[32] 尼克松著,常铮译:《真正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2-93页。
[33] 张秀章编著:《蒋介石日记揭秘》(下),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685页。
[34] 张秀章编著:《蒋介石日记揭秘》(下),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第687-688页。
[35]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36]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37]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38] 2008年4月,西方联合起来在西藏问题上刁难中国,结果到年底整个西方世界发生自1929年以来最深刻的经济危机,其中,美国经济受伤最重。
[39] 转引自[法]菲利普·罗杰著,吴强等译:《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40]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2卷(1648-1814),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61页。
[41] 转引自[法]菲利普·罗杰著,吴强等译:《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42] 转引自[法]菲利普·罗杰著,吴强等译:《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43] 参见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44] 转引自[法]菲利普·罗杰著,吴强等译:《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页。
[45] 马克思恩格斯:论波兰”,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8页。
[46]梁之彦 曾景忠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47] 参见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