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为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也纷纷强化战略部署,加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打造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大型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国家也将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予以大力推动。

优化整合国家科研基地

我国高水平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始于改革开放后。1984年,我国启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致力于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之后,为加强工程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国家又组织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承担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扩散等任务,取得了众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成为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和重要基地。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主要依托科研机构下属的院、系、所建设,体量偏小,每个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的科研人员平均不到100人;并且大多聚焦在某一优势学科或细分行业,强调“专”“精”“细”,普遍存在学科单一、综合度低等问题。这也导致了单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独立承担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较弱。新世纪以来,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的趋势加快,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已成为重大科技活动的典型特征。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也要求创新活动要加强从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组织设计。原有“小而专”的科研基地组织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科技发展变革的内在要求。

相比之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都支持建设了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创新基础平台。特别是美国,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持续部署和支持了一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体量较大、功能完整、综合性强的国家实验室。目前,美国由联邦政府主办或资助的国家级实验室有720多所。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等也都属于综合集成的国家级实验机构。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基础平台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力量。这些实验室基于先进的研究设施,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不仅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而且吸引和集聚了大量的优秀研究人员,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同时,围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开展大规模、高风险、长周期的研发工作,对国家发展战略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从2000年开始,在材料、信息等领域启动了国家实验室的试点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分类整合、优化布局的基础上,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点在生命、能源、先进制造、信息、材料、资源环境等领域,围绕制约国家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瓶颈,采取自上而下、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建设方式,布局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发挥国家实验室的引领作用,带动各类创新基础平台的协同发展,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