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观的核心: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发展观的核心:提高教育质量

原题: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我们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预计“十三五”末期,我国大中小学总和毛入学率将超过85%,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而作为存量指标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也会从目前10年左右增至11年以上,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将为我国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素质红利转变做好充分准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作出了新的部署,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来,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明确的又一重要方向,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从宏观政策角度把握“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按照《建议》的新部署新要求,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将五大发展理念融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这些都需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都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人力资本丰富的优势,才能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总体上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攻坚期,《建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对教育事业发展和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奋斗目标下,要求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提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的总目标。我们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预计“十三五”末期,我国大中小学总和毛入学率将超过85%,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而作为存量指标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也会从目前10年左右增至11年以上,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将为我国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素质红利转变做好充分准备。

着力开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来,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明确的又一重要步骤。

这是“十三五”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党的教育方针所蕴含的总方向、根本途径、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到国民教育全过程,都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不仅重点阐释了树立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强调要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因此,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将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落实到教育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意义非常深远。

这是“十三五”时期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奠基工程。在“十三五”时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进程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任何领域的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这就需要在不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能尽快提高。为此,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从宏观政策导向层面深入落实到教材、课堂、实践活动和相关政策制度之中,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更加注重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兴趣,释放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活力,以便为亿万学生谋生发展和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教育在适应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方面做出基础性的贡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