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3)

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3)

(二)“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十三五”规划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讲,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教育公平社会,全面建成体系完备的终身学习型社会,全面发挥教育红利作用,全面建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全面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⑤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⑥大幅度超过美国。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⑧,接近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3%,⑨缩小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差距。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4000万人。⑩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2.1-2.2亿人。(1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12)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教育水平主要指标接近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教育发展差距,基本满足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人口的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大力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来华各类留学生数超过50万人次(13),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率达到较高水平(14),普通高校来华教师数翻一番。广泛全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人民共同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人民共同满意的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非城镇户籍人口教育免学费年限达到12年,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超过90%。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乡生均教育经费比显著降低,消除教育贫困,扫除文盲,文盲率接近零。

全面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建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普遍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普遍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广泛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联结,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人次数。

建成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构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乡镇。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完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

全面发挥教育红利作用。教育红利就是指人才红利、创新红利、经济红利等,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支撑作用更为强化,引领作用更为突出。

教育的人才红利更为显著,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源源不断地输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8亿人,居世界领先水平,高等教育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75%,为中国建成人才强国做出最重要的贡献。

教育的创新红利更为显著,高校研发能力显著增强。鼓励和支持中国大学进入世界500强大学。(15)高校科技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显著增强,高校发明专利授予量达到4万件,高校国际科学论文收录数达到250万篇,为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教育的经济红利更为显著,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达到8%。(16)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使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向高劳动生产率的非农产业转移。提高教育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实现教育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到2020年翻一番半。

全面建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财政保障,多种渠道筹措资金,面向基层,上下联动的可持续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强化和健全基层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保证教育优先,加大全社会教育投入。以财政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教育总经费占GDP比重争取达到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争取达到5%以上,同时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产出效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