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5)

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5)

注释:

①④CIA World Factbook 2014。

②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和(第三号)[Z].2014-12-16。

③根据2013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新增2400万大专以上人口。估计其中来自普通高校占2/3,约1600万人,其余占1/3,约800万人,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数。

⑤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规划值为85%。笔者认为,规划大大低估了此项指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计算,2008年中国学前毛入园率为44%,2011年为62.3%,三年累计增长1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6个百分点,依此计算,2011-2020年,极有可能保持年均3%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在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是极有可能的。数据来源见Institute for Statistics,Global Education Database 2013。

⑥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5%,高收入国家中上组平均水平为90%。数据来源见Institute for Statistics,Global Education Database 2013。

⑦美国2010年学前毛入学率为69%,中国2011年为62.3%,美国近二十年来,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因此,2020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将大幅度超过美国。事实上,2008-2010年,俄罗斯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一直保持在90%。数据来源见Institute for Statistics,Global Education Database 2013。

⑧要高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90%的目标。

⑨要高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40%的目标。

⑩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人数达到了3460万人,已经高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2015年达到3350万人的目标。保守估计,到2020年,会突破4000万人的规模。

(11)要高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1.95亿人的目标。

(12)要高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13.5年的目标。

(13)2013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65万各类留学人员,分布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6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学机构中。

(14)2013年全国出国留学人员为41.39万人,学成回国留学人员35.35万人,学成回国留学率达到85.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154。

(15)建设世界500强大学可以提出两大目标:一是中国在世界500强大学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二是中国在世界100强大学数明显增加。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201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列出的全球领先500所研究型大学,2014年中国内地共有32所大学上榜。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周刊列出的全球500强大学排名,2014年中国内地共有27所大学上榜。

(16)从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一个重大转变,即由同时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型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型。未来7年,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大体保持在8%左右,而劳动力增长率还将继续下降,劳动力数量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则下降到4%以下。

(17)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需求状况来看,人才分为创新型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从分类来看,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方面,人才资源总量即为各类人才之和。

(18)重点反映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质量,抽样学生在阅读、科学、数学、信息技术素养测试中的平均分值。可参照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方法。计算公式:1.学生阅读素养=抽样学生阅读素养测试成绩总分/抽样学生总数;2.学生数学素养=抽样学生数学素养测试成绩总分/抽样学生总数;3.学生科学素养=抽样学生科学素养测试成绩总分/抽样学生总数;4.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抽样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试成绩总分/抽样学生总数。

(19)衡量学生身体素质,反映教育质量,测量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到优良等级学生人数占参加测试学生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比例(%)=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到优良等级的人数/参加测试的总人数×100%。

(20)以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水平反映继续教育发展水平。继续教育包含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扫盲教育等内容。计算公式: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参与各类继续教育的从业人数/从业人员总数×100%。

(21)反映教育信息化实现程度、教育条件与保障水平。计算公式:百名学生教学用终端数=用于教学的学生用终端数×100/在校生总数。

(22)来华留学生数指普通高等学校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人数,用于衡量教育国际化,体现教育开放程度以及教育的国际吸引力。计算公式:普通高校外国留学生总人数=非学历教育留学生数+学历教育留学生数。

(23)普通高校聘请的国(境)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教师以及接受外籍访问学者、外籍博士后研究人员、聘用外籍专家人次所占比例,反映高校的人才吸引力、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普通高校聘请的国(境)外高校教师比例(%)=普通高校聘请的国(境)外教师数/教师总数×100%。

(24)胡鞍钢等.中国现代化:人力资源与教育(1949-2030)[J].教育发展研究,2015,(1):5。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