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原则方向的理论支撑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着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这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原则方向的基本理论依据。
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产生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从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分析方法出发,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考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他提出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发展、坚持发展生产力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提出社会基本矛盾是不断发展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推进改革开放;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带动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我们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纵观世界各国改革,教训实在深刻!拉美国家按照华盛顿共识推行改革,导致产业向私人和外国资本集中,两极分化严重,民族企业陷入困境,国家职能弱化,金融危机频发,长时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原苏联遵循新自由主义,推行市场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经济稳定化三位一体的“休克疗法”,在转轨中全盘西化,造成共产党下台、国家分裂的严重后果。
新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其目的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展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标准:一是以“三个进一步解放”作为判别全面深化改革是非的根本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明确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和条件。二是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三是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