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客观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根源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坚持矛盾分析法,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不到现存答案。党执政60多年来的治理实践中,走了不少弯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经验基础上,党开始认识到:“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现代化才能平稳持续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天的改革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在这样一种条件下,更要注重改革的方法论。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展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维度:一是强调系统性,把社会结构体系内在的机制和规律有机联结起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把全面深化改革当成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推进。例如,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及战略目标、工作重点、优先顺序等。围绕破解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在改革上兼顾局部和整体、原则性与灵活性,推进各领域改革协调配套、齐头并进。既讲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体作用,又讲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激励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既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讲发挥政府作用;既讲发展混合所有制,又讲推动国企改革;既讲分好“蛋糕”,又讲做大“蛋糕”。二是强调整体性,着眼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有序推进改革。依照社会结构体系,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从总体上统筹推进改革,发挥整体效能。例如,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六个方面的全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但要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改革,而且每个方面的改革也要体现全面性。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从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三是强调协同性,把社会结构体系内部和外部统筹起来考虑。在把握大局、服从大局的情况下,积极谋划局部,使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配合。例如,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上,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机统一;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上,把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拿出改革勇气,坚持正确的方法,敢于担当,坚定地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者、参与者、推动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头推进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