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派

争当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派

时代在变,唯改革不变;逆水行舟,不“改”则退。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想改革、不谋改革、不善改革等阻力,夹杂着唱衰、质疑改革的声音。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到位,如果不冲破改革阻力,消除改革杂音,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变成空中楼阁。有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跨过改革的“绊脚石”,打倒改革的“拦路虎”,投身改革洪流中,争当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派。 

激流勇进有锐气:解决不想改革问题 

改革必然触动利益。今天,改革过程中有着这样一些人,他们可能是财富的拥有者、权力的掌控者;他们获取了相当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公共权力;他们掌握着绝对话语优势,是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一群人,其中的一些人成为了当前改革的最大“绊脚石”,是改革途中的最大“拦路虎”,是改革深水区的最大“暗礁”。对于他们而言,改革意味着“奶酪”的失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重新“洗牌”不合理的利益格局。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也是既得利益者不想改革的原因之所在,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都难。谁的“奶酪”都不愿被动,谁的利益都不愿被碰。一部分人口头拥护改革,心里却百般抵触,一旦触碰到自己的“奶酪”,就会百般阻挠。毋庸置疑,改革首先要改变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党员领导干部既是改革的对象,更是改革的主体,理应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做“改革的促进派”。 

改革必然要动“奶酪”,必然要啃“硬骨头”,必然要得罪人。让不愿改革的人想改革,毫不夸张地讲,犹如行走蜀道一般,难于上青天。改革促进派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要有激流勇进的锐气、要有担当;敢于出招、敢于亮剑、敢于得罪人;敢于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编织的藩篱,让改革成果惠及所有人。 

攻坚克难敢担当:解决不谋改革问题 

古语有云,“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缺乏勇气,缺少担当,维稳心切,使少数党员干部不敢改革、不谋改革、不思改革。虽在其位却不谋改革之政是改革的又一 “拦路虎”。 

缺乏勇气,不敢改革。改革就是要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就是要敢闯、敢干、敢拼。没有智慧干不成,而没有勇气根本干不了;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改革就深化不下去。有的官员“谈改色变”,胆子小,迈不开步子,不敢出招、不敢改革;有的官员以“法律法规有约束”、“上级部门没表态”、“地方单位没事权”等为由延误改革。为了保住乌纱帽,不愿意冒任何风险、付出任何代价,实则是最大的失职。若“前怕狼后怕虎”,改革终将前功尽弃。 

缺少担当,不谋改革。有的官员不敢挑重担,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在其位而不谋改革之政。 “为官不为,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力求在安稳中谋得一席之地。一些长期性、根源性的问题由于受到历史原因和治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改革难以推进,使得一部分人只在改革外围“打转”,在一些皮毛问题上“纠缠”,担忧改革进程,对改革前景失去信心,这也成为改革中的“梗阻”。不踩雷区成为为官标准。当个“太平官”不仅贻误改革事业,而且危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维稳心切,不思改革。以维稳为借口为理由拒斥实质性的改革,是一种“不出事就行”的为官心态。事实上,确有人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最大的政治追求,明里暗里抵制改革,阻碍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是为官一任的题中之义,发展是其最终目的,不应当成为改革路上的 “绊脚石”。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能勇挑重担、不断出招、不怕得罪人的先行者,需要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善谋善为的改革促进派“上位”。应当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选人用人标准上释放出明确信号,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大胆起用改革促进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