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关键词解码习近平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讲话(2)

六大关键词解码习近平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讲话(2)

关键词四:国家自主贡献

国家自主贡献,是各方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的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重申了文件确定的目标,即“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诚意与担当是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最鲜明特点。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实现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有望开创一条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传统发展路径更为低碳、在较低收入水平上达到更低峰值的崭新发展路径。

目标既定,一诺千金。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

关键词五:低碳能源体系

巴黎大会开幕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电力体制改革6个配套文件,其中提出优先发电制度。“这一制度将规范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优先发电,推动清洁能源消纳,促进节能减排。”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梁昌新说。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在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有详细表述: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刘强表示,加快实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是基于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约束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专家指出,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是能源革命应有之义,也是一举两得的大战略。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说:“这将引发新兴生态产业规模发展,成为引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也将会破解环境治理与能源危机困境,带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六:绿色建筑低碳交通

气候变化大会离百姓并不遥远。近段时间华北地区持续的大范围雾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再次引发公众对追求绿色低碳生活的思考。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在低碳社会建设中,要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即健康的物质享受、丰富的精神追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将极大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绿色建筑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环境生态平衡下建造的节能、生态建筑。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

低碳交通要求人们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去年9月发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大中城市公交出行分担比率达到30%,支持购买小排量汽车、节能汽车和新能源车辆。

“只有包括吃、住、行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了明显进步,低碳社会建设才能成功。”杜祥琬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