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角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原则(2)

法治视角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原则(2)

坚持依法治国。这项原则具有以下意义和内涵:全面依法治国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生动体现和创新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伟大实践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由之路。全面依法治国是通过提升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本途径。全面依法治国是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面依法治国是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法治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的法治实践同世界法治环境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必须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两个大局,兼顾国内法治建设的特殊性和国际法治的一般性,在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国际法治中有所作为,为构建和谐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贡献,提升全民国际视野,增强“以我为主”的国际法治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表现在法律全球化的总体进程当中上,我们要协调好国内法的国际化和国际法的国内化问题。当前,我们更要积极有为,创新性地在国际社会增多中国话语权,增多中国人立法,主动推进国际法律制度的创造和创新。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的政治保障。表现在法治方面,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关键是要落实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十六字”方针。由于党既是领导的政党,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的主体,因此必须坚持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具体而言,要求:坚持依宪执政;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特别是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促进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