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基于我国人口态势的三个判断

延迟退休:基于我国人口态势的三个判断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要求延迟退休政策渐进渐行。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中建议,延迟退休将分为“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此消息一出再次将延迟退休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基于我国人口态势的无奈之举,是形势所迫。当代中国的人口形势严峻:人口基数虽然庞大,但人口亏损严重,生育率长期处于人口更替水平之下;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女性别比失衡明显,隐患不容忽视;从年龄结构来看,少子老龄化是当代中国人口态势的最大挑战,养老困境雪上加霜;从人口质量来看,人口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口才智亟待开发,人口红利利用不足;人口机械变动方面,人口流迁加剧,但有利于流迁人口市民化的社会政策环境还没有形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等等。

基于以上严峻的人口态势,笔者得出了关于推行延迟退休的三个基本判断:首先,延迟退休不能完全解决养老困境,但和全面二胎政策一样,只能从长远起到缓解养老困境的作用,政策效果具有时期性;其次,延迟退休既是当代中国人口的形势所迫,又是历史必然,不能畏缩不前,没有回头路;最后,强制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会激化社会矛盾,必须小步慢走,渐行渐善,尽量兼顾性别、年龄、健康及工种等各方面的差异。

延迟退休只能缓解养老困

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的养老困境主要是“未富先老”及“未备先老”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老龄化只是加剧了养老困境。众所周知,老年人问题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老年人问题的本质是老年人需求的满足问题。人口老龄化只是造成老年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比例加大,从而使老年人问题集中爆发或者表现紧迫。相比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对养老困境的作用更为明显。“未备先老”主要是指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尚未做好应对我国当前及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准备。如果我们能够在白发浪潮来临之前做好相关准备,那么我国的养老形势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此严峻。随着中国经济蛋糕日益做大,我们更应该斟酌如何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有备而老”之上。

我国的养老困境表现在多个方面,概而言之主要包括老年抚养比升高,家庭养老功能退化,社会化养老发展不足,老年照料服务人力资源缺失,医疗健康保障水平偏低,养老金未来供需矛盾突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亟待改善等等。由此可见,我国的养老困境涉及到人力、资金、家庭、医疗、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延迟退休只是推迟了老年人的退休年龄,进一步挖掘了老年人的生命潜能,缓解了养老金的供需矛盾,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相反,延迟退休还是一把双刃剑,也会对社会产生相对负面的影响。所以,延迟退休对于解决养老困境的作用有限,只能起到部分缓解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