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基于我国人口态势的三个判断(2)

延迟退休:基于我国人口态势的三个判断(2)

延迟退休不能畏缩不前

1951年,我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 周岁,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即源于此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周岁。1978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 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就是在这两个文件中确定的。

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缘由很多,例如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但退休年龄没有延长、退休年龄过低与人力资本投资周期过长之间的矛盾突出、退休年龄的社会性别差异及老年人口红利挖掘不深等问题。但是以下三个方面尤其令人担忧——

“青年赤字”加剧

当代中国正在面临着“少子老龄化”带来的严重挑战。少子老龄化是指生育率持续下降造成少儿人口占总人口中比例逐渐缩小及平均寿命延长造成老年人口占比逐渐扩大的状态同时演进的趋势,即“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同时加剧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态势。少子老龄化加剧了“青年赤字”。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有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0年的9.7亿减少到2050年的8.7亿。其中减少的拐点将发生在2015年,届时将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届时,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子代赡养负担过重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26%增加到16%;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到 2035年,中国 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前几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到2035年,中国将出现 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如果一直延续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一定会使子代无力承担起赡养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重任。

养老金供不应求

目前, 我国的经济现实是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养老金供不应求的两难困境。在需求方面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在供给方面主要是覆盖率与缴纳率不高以及退休年龄过低导致基金筹集不足。除了正常提前退休之外,中国还存在着许多利用提前退休规定的非正常性提前退休情况,这种状况背离了政策制定的初衷,加剧了养老金的供给压力。

总之,上世纪50年代初制定的退休年龄是针对当时的预期寿命制定的,如今沿用过去的退休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过早退休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提高退休年龄或者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尽管社会上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推迟退休是必然的趋势。西方大多数主流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5岁甚至更多。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调整退休年龄的问题,不能过分地夸大其影响,也不能造成畏缩不前的局面,延缓政策调整的时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