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中国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中国梦蕴含的历史感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致应有三个方面的着力点。

第一,中国梦是历史的,应该从民族复兴的角度打造连接中国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链条。

我们之所以讲“复兴”,是因为我们曾经辉煌。冯友兰先生把《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简化为“旧邦新命”,并认为这四个字在中国历史新阶段足以当之。历史新阶段的本质,就是实现中国梦。为着“旧邦新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说清楚四个基本问题: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其文化支撑是什么?中国近代开始落伍,在文化上的原因是什么?为了重塑文化自信,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基因,事实上沉淀为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提出这些问题,旨在说明,光有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在复兴路上还不一定具有竞争力。传统文化这个大篮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种子,不加区分地掏出来人工培育,无论怎样努力,难免长出良莠不齐的果实。因此,文化“选种”是必要并且重要的举措。

第二,中国梦是现实的,应该从实践的角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种实干兴邦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着眼于时代要求、立足于实践需求的。具体说来,就是要求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使它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并且拥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出来,并向世界传播出去。做到这一点,一要对中华文化深入研究阐释,根据国情、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借鉴和扬弃。二要牢牢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目的,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三要把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思想文化领域最大的实践提供精神资源,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从实践的角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是要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