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国梦是未来的,应该从道路认同和价值认同的角度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中国梦是看得见的未来,它是国家的、民族的,又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在其未来模样的描述中,不仅有着重塑和提升文化形象的浓墨重彩一笔,其他方面的内容更需要与中国梦相适应的道路支撑和价值观支撑。
所谓道路认同,是指我们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前提。结论很明确,就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自何处?它是从近代以来的探索奋斗总结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走出来的,也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种来源,决定了中国道路的背后是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它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有其特定而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有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对应、可对接的一些价值观内涵。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爱国主义,天下为公、以民为本与共同富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改革创新,诚信为本、利不伤义与市场经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与协商民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生态文明,立善法于国、奉法者强与依法治国,海纳百川、多元通和与和平发展,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与实干兴邦,仁者爱人、讲信修睦与团结友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向上向善,淡泊明志、慎独慎微与修身养性,为政以德、政者正也与执政作风。凡此等等,都是我们沿着中国道路去筑就中国梦应该拥有的价值观基础和文化认同基础;凡此等等,如果在筑梦路上结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愿景转化得好、运用得好、体现得好,也将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中华文化的新创造,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境界。(记者 李韵整理)
(陈晋,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